因為孩子經?!伴L出氣”或“大喘氣”,而帶著孩子四處就醫,常會出現在這家醫院的檢查有異常的地方,可在別的醫院做了同樣的檢查,結果又是正常的。且不講花了多少錢,問題是孩子的癥狀不消失,還是反復發作,嚴重者還被醫生說成是“病毒性心肌炎”。搞得家長不知如何是好,那么,孩子“長出氣”“大喘氣”就一定是心肌炎嗎?

什么是心臟神經癥?
其實這樣的癥狀在醫學上被稱為“心臟神經癥”,是學齡兒童的一種常見癥狀,又叫“嘆氣綜合征”,是“神經官能癥”的一種特殊情況,其典型癥狀有胸悶、憋氣、氣短,也就是家長描述的“長出氣”、“大喘氣”。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由于兒童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承受不了來自外界過大的壓力,易產生精神緊張、情緒不穩,好強的個性和內向的性格也是發生這些癥狀的因素。
兒童心臟神經癥的特點:
①女孩比男孩多,特別是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或性格內向、孤僻的兒童。發作前孩子常有感冒、咳嗽及咽部不適;家庭或環境發生變化,如父母離婚、吵架,學習過于緊張、恐懼考試等。②孩子常常會有心悸、心前區疼痛、胸悶、氣短,“長出氣”、“大喘氣”的表現,而這些表現會在周圍環境變化、精神緊張、別人暗示、情緒不穩定時發生。③ “長出氣”、“大喘氣”的孩子常常伴有多汗、手足發冷、尿頻、失眠多夢、食欲不振等。④醫生在做檢查時可發現孩子心動過速但無器質性心臟病及其它疾病的證據。
當孩子出現“長出氣”、“大喘氣”時,家長們要仔細觀察孩子的精神、身體狀況,如面色、口唇顏色、發作時間、發作時的環境。如果孩子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玩游戲、看電視、和朋友玩耍時,“長出氣”、“大喘氣”消失或次數明顯減少,而無所事事或做自己不情愿的事情時,“長出氣”、“大喘氣”頻頻發作,在家長的提示下發作更加頻繁,而且發作前后精神、身體狀況無大的變化,這種孩子心臟神經癥的可能性就大。
我這樣講,一定還有一些家長擔心,萬一由于疏忽,孩子真的得了病毒性心肌炎,而沒有及時治療怎么辦?
“心臟神經癥”和“病毒性心肌炎”的區別:
病毒性心肌炎多數在出現心臟癥狀前2~3周以內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病情輕重不一。輕型以乏力為主,其次有多汗、面色蒼白、心悸、氣短、胸悶、頭暈、精神及食欲不振等。中型除具有前述癥狀外,乏力突出,年長兒常訴心前區痛,可有口周發紺、手足涼、出冷汗。重型起病急,如搶救不及時,有生命危險。病毒性心肌炎的心悸、氣短、胸悶,會使得孩子“長出氣”、“大喘氣”,但二者的本質根本不同。首先觀察“長出氣”、“大喘氣”的現象,是一直持續著,還是前面講到的有選擇的,其次,要仔細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是一直萎靡不振呢?還是暫時性的。還要看看孩子的身體情況,如乏力、面色蒼白、氣短等是偶發的還是持續的。弄清了這些,如果確實有病毒性心肌炎的嫌疑,盡可能早地帶孩子去醫院,以免加重心肌炎的病情。
專家特別提醒:
要為孩子創造輕松、愉快的環境,當孩子出現“長出氣”、“大喘氣”的癥狀時,醫生檢查排除病毒性心肌炎后,不要在孩子的面前,向朋友、同事、鄰居夸大孩子的“長出氣”、“大喘氣”癥狀,盡可能采取“視而不見”的態度,或采取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讓孩子對自己的“長出氣”、“大喘氣”不以為然。千萬不要說“你怎么又這樣了”“你怎么老這樣”、“別這樣”、“你如果這樣,我就……”之類的話,我們知道,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你越是說這樣的話,孩子就越會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件事情上,反而會加重“長出氣”、“大喘氣”的發生。

父母們在關注兒童身體發育的同時,也要重視兒童精神與情操的培養,應避免給孩子施加過大的壓力,讓孩子從小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保持愉快的精神狀態,預防和減少兒童心臟神經癥的發生。
成勝權,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現任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兒科副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陜西省兒科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西安分會兒童保健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承擔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國家計生委、第四軍醫大學和西京醫院各項科研及教學研究基金七項。主要醫療專長: 小兒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小兒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小兒遺傳、發育和免疫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