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硬件愛好者,筆者折磨電腦的欲望是無窮的。在新購入一塊PD 805的CPU之后,怎么榨干它的最后一滴油水就成了筆者近期的最主要任務。在“道聽途說”得知有N多PD 805都具備大幅超頻的潛力后,我為自己定下了一個“偉大”的計劃——雙核,目標4GHz!
一、雙核,為伊癡狂
在PD 805上市之初,筆者的一顆“芳心”就系在了它的身上。PD 805是Intel為了加速雙核CPU的普及而推出的一款入門級CPU,其身價不到1100元,如果搭配千元級別的i945P或者更為廉價的i945PL主板,雙核平臺的成本將大大降低。
小知識
目前有哪些Intel芯片組支持雙核的Pentium D處理器?
根據Intel的資料,目前支持雙核Pentium D處理器的主板有i975X、i955、i945P、i945G、i945GZ、i945PL以及部分i865主板,除945PL與i865之外其他的芯片組都可以支持最高為1066MHz的前端總線,帶有“G”后綴的芯片組集成了GMA950圖形芯片
當將朝思暮想的PD 805擁入懷中之后,筆者終于可以向著4GHz之夢前進了。下面就開始我們駕馭PD 805的旅程吧。
二、劍指4GHz
1.步步為營,穩扎穩打
作為一個“ 資深” 的電腦愛好者,經驗告訴我不能一下子就將FSB頻率上到800MHz,那樣做的后果只會是黑屏而已。因此,我將整個4GHz達成計劃分為了五個階段,準備穩扎穩打,慢慢完成預定目標。
2.第一階段,熱身為主
在劇烈運動之前,做做熱身運動是必不可少的。而在進行超頻前,我們也應當先對系統做一個微調,并為CPU熱熱身。在這里,筆者建議大家先鎖定內存頻率,將內存頻率設置成DDR2 533MHz,并且把時序設置調節成“By SPD”(圖1),以避免內存所帶來的干擾。然后檢查PCI-E頻率是否已經鎖定,如果在B I O S 顯示的是“ A u t o ” ,請將其鎖定在“100MHz”。
微調完畢,我們是不是應該找一個對手來為C P U 熱熱身?就筆者看來,1 5 0 M H z的外頻既沒有太高的門檻,又能讓CPU放松一下“筋骨”,是一個不錯的熱身對象。
打定主意后,在BIOS中將CPU的外頻調為150MHz并保存。不出所料,PD 805順利地達到了3GHz的主頻并穩定運行了所有的測試(圖2)。
提示
部分i945PL主板可能有DDR2 667MHz的選項,如果選中這一項,有可能會造成死機。此外,除非你的內存品質非常好,否則請將其設為DDR2 533MHz,而不是“Auto”。
3.跨越170MHz這一道坎
超到150MHz的頻率并稍作“休整”后,就將進入第二階段——挑戰170MHz外頻。
也許有朋友要問,為什么要把第二個階段的挑戰頻率設為1 7 0 M H z。這是因為對于默認頻率1 3 3 M H z的PD 805來說,在不加電壓的情況下它的極限頻率應該在1 6 6 M H z~1 7 5 M H z之間。如果將第二階段的目標定為170MHz,那么可以試探出這顆PD 805的極限頻率。若是超頻成功就可以嘗試在默認電壓下繼續提升外頻;若是超頻失敗則可以選擇降至166MHz或者稍加電壓進行超頻,比較方便進行微調。
筆者這塊PD 805體質看來還不錯,一鼓作氣地沖上了170MHz的外頻。在將PD 805超到170MHz的外頻以后(圖3),筆者迫不及待地跑上了測試。測試結果表明這時的CPU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我想對于每個電腦愛好者來說這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吧?
4.加壓,突破180MHz
在“超頻界”,流傳著一個古老的技巧,這就是在到達一定的“高頻率”之后,如果要繼續超頻,那么每次提升頻率的幅度不宜過大。一次性提升過高的頻率,對于超頻而言有害無益。
相對于默認外頻僅為133MHz的PD 805來說,170MHz的外頻已經是比較高的了。在達到這種“高頻”之后,以5MHz~10MHz為單位提升外頻是比較明智的做法。鑒于此,筆者當然將第三階段的目標定為180MHz了。
從剛才超頻看來,要想在默認電壓下突破180MHz似乎不大可能。果不其然,面對180MHz的外頻,顯示器終于給了筆者一個“黑臉”。想來也是,俺的CPU在默認電壓下撐了這么久,也是蠻苦的。是時候為它加點電壓,好讓它有力氣“躍過”180MHz了。
進入BIOS,找到“CPU VCore Voltage”項,將電壓稍稍調高,設為“1.4125”并保存退出。這一次,“吃飽了”的CPU終于能夠穩定地運行了。至此,PD 805已達到了3.6GHz的速度,比默認主頻高出了1GHz(圖4)。
小知識
如何調節電壓
CPU電壓的調節選項一般在BIOS中的“Advanced”項下,不同的主板可能有不同的名稱,但是大家只要記住“CPU”與“Voltage”這兩個關鍵詞即可。在哪一項里邊同時出現了這兩個關鍵詞,就證明哪一項是CPU電壓的調節項。
5.沖刺,搏擊190MHz
在突破180MHz的外頻成功后,筆者將目光放到了190MHz身上。190MHz的外頻是我們挑戰4GHz之前的最后一道坎,只要能夠輕松戰勝它,達到4GHz的主頻指日可待。但挑戰190MHz的外頻是一件輕松的事嗎?
不出所料,190MHz的外頻果然不簡單(圖5),1.4125V電壓下系統無法點亮。在接下來的超頻中,筆者以0.0125V為單位將電壓加到了1.45V才能夠點亮。咬牙將電壓提升到1.4625V后,電腦才終于能夠穩定運行(圖6)。在達到3.8GHz的喜悅后,筆者第一次對完成4GHz的目標感到憂心忡忡。不知道需要如此之高的電壓才能夠穩定運行于3.8GHz的PD 805所帶給我們的是否是一場皮洛士式的勝利?
小知識
雖然為CPU加核心電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超頻成功的幾率,但筆者建議大家將加壓的幅度控制在0.1V以內。對于90nm制程的PD 805而言,1.45V的電壓是一個安全的上限(Intel的官方規定更低,只有1.4V),超過這樣的電壓就很危險了。小幅加電壓有益于CPU的“身心健康”,過度加壓會為CPU“提前送終”,大家請一定掌握好“尺度”。
6.目標4GHz,死在路上
不祥的預感終于變成了現實,在面對最后一關的時候,俺那塊“身心疲憊”的PD 805終于不支。“英勇”萬分的它,在最后的“沖頂”行動中倒下了。在1.475V、1.5V、1.525V的電壓下均無法開機,在將電壓提升至1.5625V之后,雖然能夠進入系統,但卻無法穩定運行(圖7)。也許繼續加壓能夠讓CPU穩定在4GHz的頻率上,可為了CPU的安危,再繼續加壓顯然是不現實的。
迫不得已,筆者只有放棄夢寐以求的4GHz目標,畢竟1.5V以上的電壓對于PD 805來說實在是太過危險了。做人也不能太貪心,看著在190MHz下跑得“酣暢淋漓”的PD 805,見好就收似乎是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
三、不該遺忘的“故事”
雖然筆者的4GHz計劃失敗了,但是在這次超頻行動中還是總結了許多的經驗。如果你也想玩玩超頻,不妨看看下面的經驗總結。
1. 如何讓CPU“吃飽”、“吃好”
雖然適當地提升核心電壓可以讓CPU“吃得更好”,“跑得更快”,但若是對提升電壓的幅度掌握得不好,讓CPU“吃撐著”了可是會要了它的小命哦。下面筆者就來談談對PD 805加壓的看法。
在整個超頻過程中,筆者覺得PD 805對電壓的適應能力還是很強的。不過在這里要告訴大家的是,在顯示電壓的數值時,CPU-Z會報出錯誤的數據,它顯示的數值是實際核心電壓×2。其次,PD 805的加壓規律十分明顯,也就是電壓越高,可超的幅度越大。比如在3.6GHz的時候需要1.4125V的電壓,但到了3.8GHz就必須上升到1.4625V。
2. 超頻超頻,散熱先行
談到超頻,有經驗的用戶可能都會想到散熱問題。誠然,以前Prescott的巨大發熱量讓大家對雙核CPU有一種“溫度恐懼”,但實際上雙核CPU的發熱量要比人們預計的小很多。
TDP是熱設計功耗的縮寫,代表一款處理器最大的發熱功率。相比單核,低端雙核處理器的功耗只增加了11W,所以雙核的發熱并不簡單地等同于兩倍的單核。就PD 805(TDP同樣為95W)而言,一般P4處理器的散熱器也完全能夠勝任。如果你對噪音比較敏感,那么熱管散熱器是最好的選擇。但是要達到最高的散熱效率,熱管的數目最好不低于3根。
此外,雙核超頻對電源的要求也不是非常恐怖。筆者使用的系統是GeForce 6800XT+PD 805,使用了額定功率僅為400W的磐石500,整個超頻過程中表現得非常穩定。
至此,本次超頻就告一段落了。在文章的最后,筆者再次提醒大家千萬不要為CPU增加過高的電壓。如果可能,請盡量在不加電壓的基礎上進行超頻,畢竟不加電壓3.4GHz的頻率對于普通應用來說已然足夠。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