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怎么帶音樂?絕大多數人會不假思索地說MP3。除了在網上下載,有時把自己珍藏的CD轉成MP3帶出去是必須做的事,畢竟不是所有的MP3都能找到下載,而且下載的質量也不能保證。轉換MP3看上去也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在轉換時,都使用默認設置。但在MP3隨身聽、MP3手機容量還不十分樂觀,而且播放的功能并不完美的條件下,轉換MP3時還是不要太隨意,以免造成浪費。什么是采樣率和碼率?
大多數情況下,MP3音樂的碼率設置為96Kbps以上就能夠滿足一般的欣賞要求,如果是大動態的搖滾樂則可設置在112Kbps左右。CD音樂一般采用的是44100Hz的采樣率,雖然從理論上來說采樣率越高,獲得的音質越好,但實際上很多低價MP3或音樂手機并不支持高碼率聲源,在播放時采用了自動調低的方式,因而在轉換為MP3時根本不需要這樣高的采樣率,32000Hz就足夠了。如果轉換軟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這一數字還可向下調整,因為這樣的品質,在一般的播放器上并不會表現出明顯差異。如果是把CD轉換后用到手機上聽,那轉換軟件默認的MP3碼率、采樣率通常都偏高,這樣轉出來的MP3明顯有浪費,應降低這些指標,從而得到更小體積的MP3文件,且并不影響在這些設備上的收聽效果(如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轉換CD時并非一定要轉為MP3格式,如果你的MP3隨身聽支持其他的音樂格式,那么不妨選擇轉換為其他體積更小的格式,總之以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內存為原則。通常來說,WMA在相近的品質下,體積要比MP3小很多,而且現在的MP3播放器或音樂手機對WMA的支持已經相當普遍。如果MP3體積足夠大,那就可以考慮Flac等高品質,大體積的音樂格式,這種格式目前也得到了比較普遍的支持。
總之,要根據你的播放器品質來轉換,相關參數通常在產品的說明書中可以看到。轉換的文件略低于這些參數就可以了。有些MP3播放器甚至根本不能播放高碼率的音樂文件,會出現沒有聲音的現象。
小知識
什么是采樣率和碼率?
把模擬音頻轉成數字音頻的過程稱作采樣。簡單地說就是通過波形采樣的方法記錄1秒鐘長度的聲音,需要多少個數據。44.1KHz采樣率就表示,描述1秒鐘的聲音波形使用了44100個數據。理論上,每一秒鐘使用的數據越多,對這一個聲音波形的描述就越完整,因此,原則上采樣率越高,聲音的質量越好。通常來說,22.05 KHz只能達到FM廣播的聲音品質,44.1KHz則是理論上的CD音質界限,48KHz則達到了DVD音質。
小知識
什么是碼率?
碼率是指每秒碼流中經過的比特數。此處所指碼流即多媒體文件(如MPEG)。一般情況下,多媒體文件的壓縮率也是通過指定碼率來實現的。碼率越高,畫質和音質越好,反之則伴隨著更多的損失。在同一碼流中碼率始終恒定時,稱之為固定碼率(CBR),否則稱為動態碼率(VBR)。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