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云
當身邊有人遭遇重大心理創傷后,我們應密切關注他的軀體和心理變化,如果發現有以下類似癥狀,那么他就有可能患上了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
1.反復體驗創傷事件引起的生理和心理反應
有關創傷的記憶不受意志控制,經常突現于日常生活中,給當事人帶來強烈的痛苦體驗。具體表現包括:
·闖入性思維,不由自主地回想創傷事件的經過。
·反復出現與創傷內容有關的噩夢和令人不愉快的夢境。
·反復發生錯覺、幻覺。
·記憶閃回,反復發生觸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因面臨與刺激相似或有關的情景而感到異常痛苦,并出現明顯的生理反應,如心悸、出汗等。
2.警覺行為
過度警覺是生理和情緒記憶痕跡的癥狀表現。這些記憶痕跡使大腦對與威脅有關的感覺過于敏感,從而觸發和再次觸發警覺反應。主要表現為:
·注意力無法集中。
·失眠或易醒。
·憤怒或易激惹。
·過度警覺或過分擔驚受怕。
3.麻木,回避和孤立感
這組癥狀表明個體沒有能力表達內心的情感,或不能與其他個體保持正常的聯系。這些癥狀可以看做是個體為了逃避與事件相關的痛苦體驗而進行的自我心理保護,但它們會損害當事人的心理健康和環境適應。這組癥狀的主要表現包括:
·竭力不去想有關創傷經歷的人與事。
·回避喚起創傷事件的活動或避免到可能引起痛苦回憶的地方。
·興趣愛好減弱,回避個體在創傷事件前表現出的習慣或喜愛的活動。
·情感疏遠和人際孤立,不愿與人交往,對親人變得冷淡。
·“情感麻醉”造成的情感或感覺減弱。
·選擇性遺忘。
·對前途不樂觀,喪失希望和信心。
4.創傷反應和癥狀造成的功能損害
我們還需要評估創傷反應或癥狀的嚴重程度,這主要看這些癥狀或反應是否明顯干擾了個體的正常生活方式和社會活動,包括個體創傷前及創傷后在工作或學習中的效率水平、家庭健康狀況、社會聯系、參加娛樂和體育活動的情況、堅持個人信仰或信念的能力等。
上述癥狀可以發生于任何創傷反應的初始時期,但只有持續一段時間即多個月以后(表現出延遲的特點)才成為PTSD的癥狀。
PTSD是一種精神障礙,關于疾病的診斷需由精神科專業人員來進行,如確診,則應接受針對性的藥物和心理治療。作為當事人的親朋好友或一起工作的同事,我們最主要的任務是細心觀察,及時識別相關癥狀表現,使患者盡早得到專業指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