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 琪
產后的婚姻關系,時常面臨挑戰,多了一個小寶貝的加入,常常會讓丈夫受到冷落。該如何維持良好的婚姻關系,是一門值得好好探討的學問。新手父母在寶寶出生后對婚姻的滿意度通常會比之前來得低,不同的夫妻,降低的幅度也會有所不同。
心情轉化——抑郁、焦慮與煩躁
情緒反應:產后,雖然身體的負擔減輕,但是在生理上,如果內分泌系統無法一下調整過來,再加上心態上未做好為人母的準備時,往往會讓新媽媽感到焦慮不安,有些媽媽會產生抑郁情緒,甚至有極少數媽媽有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大部分的產婦或多或少都有“產后沮喪”的現象,只是大多數屬于輕度的情緒疾患,是最常見的產后心理調適問題。這種情況下常會有一種失落、想哭泣、空虛的感覺,接著會產生激動、失眠、焦慮、疲倦、頭痛、胃口減退等心理生理癥狀。這種狀況發生在產后第三天到第一周,多半是因為產后休息不好所致。
第一次當媽媽的人比較容易產生“產后抑郁癥”,首次生育發生的幾率為10%-15%。通常會在產后第2-3周開始,產后第4-5個月達到高點,癥狀可持續6-9個月。產婦會有憂郁癥及神經衰弱的現象:心情低落、提不起興趣、食欲減低、失眠、思考及注意力變差,有罪惡感、無助絕望感、虛弱無力感、身體不適、自我評價低等。
專家處方:給予產婦情緒發泄的機會、情緒支持與保證是很重要的,可試著去了解產后媽媽心情改變的原因,丈夫也必須要承擔起鼓勵太太與協助家務的責任。情況嚴重者,也有必要經由醫師的診斷服用抗抑郁癥的藥物。
角色改變——初為人母手忙腳亂
情緒反應:在新生命剛來臨的時候,年輕的父母都會因照顧新生兒而感到筋疲力盡。造成這樣的狀況孩子往往是因為新生兒父母缺乏照顧的技巧,如此一來,也容易造成夫妻之間的緊張關系。
專家處方:媽媽本身要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與未生育前有所不同。這個時候,新生兒父母可以經常參加講座、閱讀相關書籍或雜志,共同學習如何照顧新生寶寶。
能力增加——工作、家庭兩頭忙
情緒反應:多了一個新生兒,代表著在經濟負擔上又多了額外的開支,經濟的壓力也隨之增加;再加上部分產后婦女必須要在產假后馬上恢復工作,工作與家庭兩頭忙,這樣的改變,常常會讓新媽媽一時適應不良,成為夫妻之間爭執的導火線。就算是單純的家庭主婦,要負責家務還要照顧新生兒,都需要增加體力與技巧。
專家處方:和丈夫溝通、協調,在家務與育兒的工作上做好分配。專家強調,大部分的新生兒父母皆屬于雙薪家庭,總要面對工作與家庭兩頭忙的窘境,這個時候,夫妻有必要培養時間管理能力。而家庭主婦也需要丈夫在精神與實質上給予協助。
婆媳問題——育兒觀念的沖突
情緒反應:長輩會認為自己具有育兒經驗,因此在照顧與養育嬰兒上,難免會有所干涉與限制,這樣的狀況往往會造成婆媳之間的沖突與摩擦,相對的也會影響到夫妻之間的和睦。
專家處方:長輩的干涉與介入,是相當常見的現象,對于許多年輕父母而言,容易造成一些困擾,這個時候,可以試著與長輩溝通協調,不要急著改變長輩的認知與觀念,要有漸進式的心理準備,畢竟要長輩馬上接受新一代的觀念與想法并不容易。專家建議,夫妻倆可以盡量參與育兒的工作,憑借自己的努力成果,來讓長輩接受。
夫妻相處——獨處時間減少
情緒反應:婚姻的伴侶關系,會在寶寶出生后明顯受到影響,寶寶出生后,夫妻獨處的時光大約會剩下寶寶出生前的三分之一。獨處時間減少,也容易讓夫妻之間的感情出現疏離感。
專家處方:每周可固定撥出一些時間作為夫妻獨處的時光,畢竟,夫妻之間的感情和睦,對寶寶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當了媽媽之后,千萬不要讓自己因為照顧寶寶而忽略了身邊那個一直陪伴著你的親密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