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階層買家喜好不同共同力鼎市場港臺藏家青睞“早期油畫作品”
“早期油畫作品”是指20世紀初期留學海外的前輩畫家作品。他們是中國油畫藝術的奠基者,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中擁有崇高地位。他們的作品歷經戰亂、“文革”,存世不多,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與文物價值。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有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關良,龐薰琴、丘堤、吳大羽、衛天霖,潘玉良、吳作人等。
2005中國內地油畫成交額第一名的即為徐悲鴻的《珍妮小姐》,在香港佳士得2005年的拍賣中,廖繼春的《西班牙古堡》(1%5年作),以1076萬港元成交,潘玉良的《自畫像》(1949年作),以1021.84萬港元成交,而林風眠亦有3件作品成交額在600萬元以上。中國港臺藏家是早期油畫作品的主要收藏對象,市場已經比較成熟。如香港電訊盈科前副主席張永霖先生就專門收藏林風眠的作品。而中國臺灣省的畫廊業,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為此進行了大量的發掘、梳理工作,同時也獲得了相當豐厚的回報。
海內外華人藏家共愛“東方格調的華人經典西畫”
東方格調的華人經典西畫,代表作家是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等。他們于20世紀40、50年代留學海外,在前輩畫家的基礎上融合東西方文化精髓,以獨到的藝術表達方式開創出充滿東方精神的現代藝術視覺空間。
這類作品得到海內外華人收藏家廣泛而有力的支持,是目前市場上行情極其穩定、炙手可熱的作品,價位偏高端,基本上在上百萬之間。趙無極的作品屢創中國油畫的拍賣紀錄。如趙無極的《June-Octobre 1985(三屏)》(1985年6—10月作),就以1804萬港元在香港成交。而新加坡好藏之美術館,作為新加坡規模最大的私人美術館,其下設有一個“新加坡吳冠中美術館”,已經館藏有吳冠中各個時期的精品畫作100多幅,也是世界上收藏吳冠中畫作最多的私人美術館。

內地中產階級偏愛古典主義傾向的學院派作品
具有古典主義傾向的學院派作品是國內最早,也最容易為市場所接受的繪畫風格。這批藝術家大多成長于20世紀80年代。他們受到良好的學院派訓練,從嶄露頭角的那天起,就開始面對市場。其中的代表者有靳尚誼、羅中立、陳丹青、陳逸飛、王沂東,艾軒、楊飛云等,其中艾軒、楊飛云、王沂東和陳逸飛等人又組建了“寫實畫派”群體。
拍賣公司如今對這類作品爭先恐后地征集。在2005年的中國嘉德秋拍上,14件寫實畫派作品全部成交,王沂東的《深山里的太陽》以506萬元成交,艾軒的《二月的午后》和楊飛云的《紅簾子》分別拍出了363萬元和242萬元。華辰秋拍油畫部分的總成交額為5808萬元,比春拍時油畫整整高出4000萬元。其中備受關注的陳逸飛的《夜笛》和《周莊》分別以308萬元和220萬元成交;陳丹青的代表作品《西藏組畫》之《進城》以418萬元的成交價摘得油畫成交華辰秋拍桂冠。
這類作品受到目前中國20%左右的中產階級的強烈關注,收藏這類作品的既有大學里的年輕教授也有著名的節目主持人。這類畫作的題材、風格與這部分新富階層的成長歷程息息相關,成為引領他們收藏的一種相當奇妙的美術情結。
歐美藏家熱衷當代前衛作品
當代前衛作品的畫家們成長于20世紀90年代,技術扎實,思維活躍,注重個性風格,形成多元化的創作格局。無論是“新生代”,“政治波普”,還是“后新生代”,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已經創造出了作品價格飆升的奇跡。2004年10月31日,香港蘇富比舉行首場中國當代藝術專拍,其中王廣義的《大批判》以38.4萬港元成交,張曉剛的《大家庭系列——兄妹》以42萬港元成交。2006年3月底,紐約蘇富比亦首次大量上拍中國當代前衛的油畫作品,部分作品估價已達十多萬美元。
這類畫家是在海外畫廊,經濟人以及歐美資金的直接操作下,將其推入西方藝術市場體系,獲得商業成功的典型案例。收藏主體也以歐美藏家為主,較為國人熟悉的是曾任駐華大使的瑞士人烏利·西克和比利時人尤倫斯。
油畫急劇升溫 成為新興拍行上位捷徑
中國嘉德作為內地唯——家長期堅持油畫專場拍賣的公司,在05年終于迎來油畫拍品的全面暴漲。以其秋拍為例,2005秋拍共有15個專場拍賣會,“中國油畫及雕塑”僅占其一,而整個秋季大拍15個專場的總成交額為69729.022萬元,油畫專場總成交額為13001萬元,油畫的成交額達到了總成交額的六分之一。這個比例基本上體現了油畫在市場上所占的分量,而且這個比例在今后還將再擴大。

近兩年,不少拍賣公司都認準了油畫是成交額的新支柱,紛紛開設或恢復油畫專場,特別是一些新拍行或中小拍賣行更以此為上位捷徑。而這樣做,也確實收到好效果。中鴻信自2002春拍之后就沒再設油畫專場,到2005春拍才又恢復,開設的“中國當代油畫”專場,總成交1241萬元,成交率79%,接近其近現代書畫專場的成交額。2006年1月,中鴻信又推出“當代藝術品拍賣會”的油畫拍賣,一場總成交達3195.5萬元,成交率85% 。
江蘇嘉恒2005年春首屆大拍,中國油畫是四個專場之一,2005秋拍(2006年1月舉行)“中國當代藝術’專場以2267.田7萬元的成交成為8個專場中的最高,占了整個秋拍成交總額的近一半,不遜中國書畫。上海崇源自2002首次大拍“西洋美術’專場之后直到2005春季大拍第二場才恢復油畫專場,成交2588.96萬元,而崇源2005秋拍華人西畫專場更有4051.74萬元的成交,成交率達94%。榮寶拍賣2000秋季拍賣會推出過“中國油畫及雕塑”,之后幾年—直經營中國書畫,2005春拍重設油畫專場,成交2689.39萬元,秋拍中國油畫更成交4080.56萬元。北京保利這家新拍行的首拍著重打造油畫專場,2005秋拍中國油畫及雕塑一場成交1.089億元,其推出的拍品,徐悲鴻《珍妮小姐畫像》以2200萬元的成交額成為2005年內地油畫最高價,令北京保利一夜聞名!
05藝拍的火爆,油畫寫下了其上拍以來最為濃重的一筆。05春拍,整個市場還是延續03年,04年的行情走勢,穩中有升;05秋拍,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的油畫拍場突然整體啟動,價格一路飆升。以05秋拍為例,中國嘉德2005秋季拍賣會的“中國油畫及雕塑”拍賣專場共拍出作品219件,成交金額達13001.01萬元,成交率達92%;北京華辰2005秋拍中涉及“中國油畫’的專場拍賣由“中國油畫及雕塑”和1938—1991:歷史的主題”兩場組成,共拍出作品225件,成交總額為田84.56萬元,成交率為80%;香港佳士得“20世紀中國藝術”專場拍賣共成交作品137件,成交金額為18355.554萬元,名列今秋各大拍賣行油畫專場成交額總排名的第一位,成交率達94%;蘇富比香港此季的“中國當代藝術”拍賣專場共拍出作品105件,成交金額為7415.8田萬元,成交比率達96%。
油畫這個蛋糕的誘惑越做越大,而要分一杯羹的人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