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海外拍行,人們的目光總聚焦于佳士得和蘇富比,對于其他拍行少有注意。三月,在06春拍籌備的當下,本刊特梳理過去一年海外其他拍行經營中國藝術品的概況,以期還原全球中國藝術品交易的全貌。在這些拍行里,動輒估價上千萬的拍品鮮有出現,中端拍品成為主流。面對近年中國藝術品在藝術市場里的需求狀況,這些擁有百年經驗的老拍行所采取的策略絕對值得內地拍行關注,而對于內地買家而言,去海外淘到寶貝更不失為一種精明的選擇。

博罕斯:全年未出天價拍品增添人手拓展亞洲業務
成立于1793的博罕斯每年固定有兩次大型的亞洲藝術品拍賣,第一次一般在6月或7月,第二次則在11月。2004年冬,其于舊金山拍出的—件明朝碗具,拍出570萬美元,成為有史以來拍賣行成交價最高的明代碗具。鑒于目前市場對中國藝術品的需求史無前例,2005年,博軍斯的倫敦亞洲部門增加了兩員大將,專門負責亞洲部拍賣的核心——中國藝術部門,分別是曾擔任倫敦蘇富比中國藝術部門估價專員Julian King和畢業于著名的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擁有中國藝術及考古碩士學歷的GillianLoo,他們的加入,令博罕斯更加積極拓展中國藝術品的經營業務。
博罕斯于2005年7月11號開啟“亞洲藝術精品”首場拍賣,從近現代書畫到外銷瓷器,從文房擺件到青銅器,318件拍品按類別從序號上做了分類,絕大多數的拍品成交價格均在3,000~5,000英鎊左右。這場拍賣的總體成交率并不高,整場拍賣成交額最高的是第58號拍品,景泰藍琺瑯鎏金銅如意壁掛。這件壁掛上繪象征吉祥如意的鮮花與瓜果,呼應壁掛右方以隸書書寫的“彤庭增喜氣,綠野遍春光”御制句,來自Heber Bishop的珍藏。該壁掛估價60,000~80,000英鎊,以30,000英鎊起拍,最終以235,290英鎊成交(含傭金)。而157號拍品,明萬歷五彩百鹿圖罐,高34厘米,底有六字楷書年款,以超過預估價8倍的201,600英鎊成交。
新近推出的“近現代書畫”拍賣,共27件拍品,成交第一的是編號3的張善扦《虎》。張善抒(1895~1943),名澤,字善,一作善扦,又作善之,號虎癡,是張大千的二哥。該畫作曾于1998年出現于佳士得倫敦的拍賣場,止次成交額5,040英鎊
11月7日,博罕斯秋季的“亞洲藝術精品”專拍如約而至,此場專拍共有拍品282件,僅拍出135件,成交率低于50%,總金額為1,981,380英鎊。編號110的清嘉慶藍地粉彩四方瓶意外地成為此場專拍的頭號明星。該四方瓶繪有花卉,兩側有象頭雙耳,預估價60,000~100,000英鎊,以超過低估價4倍的240,800英鎊成交而編號266,擁有異國情調的清乾隆外銷坐姿獵犬則以173,600英鎊成交。開始受到中國內地買家關注的掐絲琺瑯在倫敦符合預期估算,編號201的清乾隆掐絲琺瑯香蓋爐以接近高預估的57,600英鎊成交。
此場拍賣有許多拍品拍前被寄以厚望,如曾被??霞{齊Eskenazi收藏的編號32宋/金定窯六棱口盤;估價40,000~60,000英鎊編號45的明宣德青花纏枝花卉紋大盤,估價50,000~60,000英鎊等,卻遭遇流拍。
11月21日,博罕斯位于美國的拍賣行BonhamsBUtterfields舉行其秋季藝術品拍賣,其中編號9272的拍品,由張大干、吳湖帆、賀天健、鄭午昌合作的《四季山水》四條屏作為最引人注目的拍品,吸引了多方競投。這幅作品約作于1945年~1947年之間,是為當時上海銀行家吳氏夫婦的新婚慶賀之作,原本估價為40,000~60,000英鎊的畫作,最終以534,250英鎊成交,作者的名氣加上特殊的書畫淵源,無疑是此類作品受買家追捧的重要原因。

納高:元青花魚藻紋大盤一枝獨秀“穩”字原則經營亞洲藝術品市場
經過2004年中國內地的預展,納高已經為中國大陸的買家和拍行熟悉。2005年,36萬歐元成交的元景德鎮青花魚藻紋菱口大盤,在其全年推出的亞洲藝術精品中一枝獨秀。(本刊2005年第8期曾報道)。由于人事變動,納高的春拍僅在香港預展,秋拍則再次出現在北京(本刊均曾詳細報道)。綜觀納高2005年全年的表現,面對亞洲日益勃興的藝術品市場,納高拍品推出的預估價都較低,以低估價來吸引更多買家投入拍場是納高的策略之一。緩步前進的戰略,反映出德國人特有的嚴謹作風。
2005年6月6日至8日,納高舉行其上半年的“亞洲藝術品”拍賣會上,推出“田件費思爾藏中國瓷器及歐訓重要藏家藏品”、“88件文房器具工藝品”、“中國·西藏文物藝術”及“韓國、日本、東南亞藝術”等多個專場,除了元景德鎮青花魚藻紋菱口大盤外,其他拍品的估價均為萬元左右,拍品的成交率達到75%,約共有6,120,000歐元成交。11月14日至15日,納高的秋季“亞洲藝術品”拍賣會推出1745件拍品,成交911件,總成交額為4,468,103歐元,亮點來自編號1464,由紐約收藏家收藏的西周早期青銅古紋卣原估價為120,000~160,000歐元,最終以292,600歐元成交,較能反應出青銅器在歐洲藝術品市場的受關注程度。
2005年海外除了蘇富比、佳士得、博罕斯和內高四大傳統拍行推出眾多中國藝術精品外,更有一件來自其他拍行的中國藝術品成為05全年亮點,受到廣泛關注。
此件拍品來自WoolleyWallS拍賣行,其于7月15日上拍的一件元青花雙葫蘆紋瓶,許是受到了7月12日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成交價沖破1500萬英鎊的影響,這件元青花估價為200,000~300,000英鎊,吸引了6位買家競投,以2,600,000英鎊成交,加上WoolleyWalls32.5%的傭金(15%的傭金及17.5%稅),該元青花葫蘆瓶最終以3,445,000英鎊售出。此瓶來自著名的收藏家William C1everleyA1exander的珍藏,同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一樣,元青花葫蘆紋瓶同樣被收藏家的后人長期忽略,一個世紀內都無人發現其為珍罕的元青花,直至被WoolleyWalls的瓷器部主管無意發現。2005年7月,因為這兩件元青花物品,倫敦的藝術品市場顯得相當活躍。
WoolleyWalls拍賣行對于中國收藏家而言,無疑十分陌生。實際上,WoolleyWalls成立于1884年,是一個有著百年經驗的老拍行,部門機構并沒有設立專門的亞洲藝術品部,其拍賣范疇以歐洲市場為主,例如拍賣銀器、二十世紀裝飾藝術、書籍和版畫作品等。此次創造天價的元青花雙葫蘆紋瓶令WoolleyWalls十分意外,相信亦會令WoolleyWallS在未來更加留意其客戶群手里的中國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