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潘石屹的博客付梓出版的消息是在電視上看徐靜蕾的《老徐的博客》的新聞發布會時,當時覺得可笑,潘石屹這個人怎么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想做,不去老老實實建房子,又是拍電影又是出書的,簡直是在炒作。當拿到這本《潘石屹的博客》一書時才發現其實還是不錯的。
該書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書的裝幀樸實無華,封面的老潘的畫像倒也傳神。書的序言是由潘石屹的夫人張欣女士寫的,形式倒也很是獨特和新穎,尤其是對潘石屹開博客的態度那一段,可能和多數人對博客的看法相同,那是一個從敵視到認同到喜歡的過程。的確我也有過這樣的過程,所以我認為張欣的這段序寫的要比潘石屹的書來得流暢和耐人尋味。全書共有五個部分,基本上是按照時間為主線進行構思的,分別是往憶、漸悟、坐看、行走、發現。內容不是很多,但是有一點比較有特色的就是每篇文章之后還附上了讀者對潘石屹這段文章的評論,因此本書并不是簡單的博客文章的翻版。
總的看來我認為潘石屹的這些文章還算樸素,真誠。他總是用了最簡單、通俗的話語道出一些深刻的道理。比如書中84頁有這樣關于“第三種生活方式”的一段,在我看來就特別的深刻,它反映了現在社會上人們普遍缺失一種柔和的價值觀,換句話說也就是人們的價值觀太過強硬和剛性,非此即彼,仿佛只有名利才能體現一個人的價值,于是疲于奔命去追求名利,而一旦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后,就找不了自己的生活了,于是乎變得要么為富不仁,要么失去生活的目標,要么冷漠無情。其實就像潘先生寫的“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后,應該追求什么樣的生存狀態呢?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別人不舒服的時候,我們應該盡量支幫助他們幸福、快樂。但是首先得自己快樂起來……另外是我們的生活應該達到一種簡單化,簡單是一個非常本質的東西……”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潘石屹的那種豁達的人生態度。一個人變得富有不太容易,而富有之后能不迷失人生方向才是最不容易的,而這一點在潘石屹身上有著深刻的體現。
就像很多網友評論的那樣,這本書是“潘石屹帶領我們領略大人物的風采、體驗慈善的經歷和深入各種事件的幕后生活”,“好看、過癮,是普通民眾從來沒有過的閱讀體驗。”潘石屹的夫人張欣也評論說“潘石屹的博客讓世界變得更小、更‘平’,寫的人和看的人界限模糊,沒有距離。”
(《潘石屹的博客》,潘石屹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3,2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