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平常的一個早晨,我像往常一樣倚在床上看中央電視臺的早新聞。電話鈴驟然響起,寧波的好友來電告知:陸一飛先生已在昨天下午3時許逝世。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電話里的聲音是很悲切的。是的,陸一飛先生已永遠離開了我們!淚眼朦朧中的我匆匆地登上了赴上海的汽車。我無心觀賞窗外的秋色,眼前浮現著陸先生的音容笑貌,歷歷的往事涌上心頭……
那是1979年8月9日晚,有二位慈溪老鄉來上海找我,其中一位是陸一飛先生的堂弟陸松苗,他說:“受你大舅所托,帶你去見陸一飛先生。”(當時我正在上海地毯總廠繪圖室學習地毯圖案設計)陸一飛先生是上海中國畫院的畫家,祖籍浙江慈溪宗漢漾山路村,與我外婆家只相隔一條馬路。雖然當時我還不認識陸一飛先生,但我早已從各種報刊上拜讀了他的一些作品,對他是心儀已久的。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跟著陸松苗來到了康定路716弄10號的“云飛樓”。這是一幢由數戶人家合住的三層樓老房子,昏暗的燈光下,我爬上了咯咯作響的,窄窄的木樓梯,在二樓的房間里,我見到了陸先生。陸一飛先生個子中等,身材稍胖,笑容可掬,他熱情地招呼我坐下,并親自從一把大瓷壺里倒了一杯冰果汁放在我面前。我環視四周,房間不大,但很整潔。柜子上放著收錄兩用機,桌子上一臺嶄新的進口彩色電視機正播放著歌舞節目,十分醒目;墻角的落地電扇送來的陣陣清風,吹消了暑氣,也吹散了我緊張的心情……我向陸先生介紹了我學畫的經歷,還告訴他,我曾經臨摹過他的年畫作品《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陸先生聽了很高興,他向我介紹了他家庭的一些情況,還告訴我這臺進口彩電是外國朋友送的,而他回贈了三幅畫。我聽了非常羨慕,在當時彩電可是珍稀之物啊!臨別時,陸先生給我留了上海中國畫院的地址和電話,邀我過幾天去岳陽路的中國畫院找他。
1979年9月20日下午,我第一次走進了陸先生的畫室。我一面觀看陸先生作畫,一面聆聽陸先生的教誨。只見陸先生在一張6尺開4的白色宣紙上揮毫潑墨,抑揚頓挫,筆筆生發,以一筆生萬筆,一時煙云四起,飛瀑流泉,蒼松奇巖,筆底涌現……多么神奇的中國山水畫!我學的是西洋繪畫,且專攻肖像畫。后雖描摹過一套《芥子園畫譜》和從張世良先生處學了一些花鳥畫技法,但那只是涉及了中國畫的皮毛而已,而對中國山水畫技法更是一竅不通。陸先生說:“作山水畫最有趣,可以隨意發揮,學會了,其它畫種就不想畫了”。此話當時我并不太在意,至今想來,的確如此。陸先生還向我講述了陸儼少、吳湖帆、林風眠等先生在文革中的遭遇。他惋惜地說,好多畫家在文革十年中不能握筆作畫,時間荒廢掉了真可惜。陸先生慶幸自己在文革中偷偷地堅持學習山水畫,提高了水平。當時為了掩入耳目,他想了個辦法,如發現有人過來,趕緊換上一張紙練習書法,名日為寫大批判練字。現在改革開放了,藝術家方才有了用武之地。陸先生還詢問了家鄉的一些情況,表達了他對家鄉的深深眷戀之情。
1983年慈溪工人俱樂部舉辦《迎春畫展》,派人專程赴上海邀請,陸一飛先生特地創作了一幅作品《月是故鄉明》參加展出。1984年9月,慈溪文化局舉辦美術講座,第一次邀請到了陸一飛先生來慈溪,為家鄉的書畫愛好者傳授國畫藝術。自此,陸一飛先生象一只不知疲倦的侯鳥經常往返于滬慈之間……他幾乎每年都會來家鄉采風寫生、創作、舉辦講座、畫展。他創作的《太白詩意》和《三北風光》組畫深受家鄉人民的喜愛,而他自己也漸漸成了慈溪家喻戶曉的人物。1986年陸一飛先生任三北書畫院副院長、慈溪美協名譽主席。1990年2月,陸先生從上海中國畫院征集了30幅名家字畫,無償捐贈給了三北書畫院。其中有程十發、劉旦宅、韓天衡等名家作品。1991年6月《三北書畫院建院六周年書畫展》,陸先生特地從上海趕來,身體力行親自參加布展。最令人感動的是,他竟獨自把一大盆花木盆景端上了五樓的展廳!
陸先生不但積極支持家鄉的文化事業,而且還關心著家鄉的經濟建設,1988年4月他積極獻計獻策,牽線搭橋,在深圳國貿大廈成功舉辦了《慈溪縣招商引資新聞發布會》。打出了“讓世界了解慈溪,讓慈溪走向世界”的口號……
近年來,陸一飛先生的畫名如日中天,社會上的事務也日益繁重,加上妻子久病在床,母親年邁多病,這更使陸先生心力交瘁。今年農歷二月,因老母親去世,陸先生悲痛萬分,頭發一下子幾乎全白了,體力也大不如前。2005年10月4日,陸一飛先生從上海到達慈溪,后又去余姚陸埠山區寫生,10日去寧波,11日上午參加了寧波美術館的開館儀式,當天下午3時10分在回上海的列車上,因突發性心肌梗塞,送寧波第一人民醫院后搶救無效去世,終年74歲。最令人遺憾的是,在陸先生去世二天后,家中才收到華山醫院寄來的體檢報告書,說陸先生的心臟有輕度病變,建議去醫院作進一步檢查。
10月17日上午10時,上海龍華殯儀館的告別大廳,莊嚴肅穆。人們從各地趕來向陸一飛先生告別,陸先生的遺體安臥在白色的玫瑰花叢中。在《高山流水》的樂曲聲中,人們排著長長的隊伍,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手持一朵朵紅色、黃色、白色的玫瑰花,一一獻給陸一飛先生;我默默地鞠躬,向先生作最后的道別:“天空無痕,鳥兒卻已飛過……”生命的意義在于過程,“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陸一飛先生靜靜地走了,溶化在藍天白云之中……但先生所創作的精品力作,將長留人間。
[責編 曉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