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魚的關鍵在于養好水。
水質惡化的原因:①池塘底層殘餌及有機質過多,天氣突然變化后,造成上下層水急速對流,溶氧降低。②養殖密度過大及大量使用有機肥、化肥,造成化學耗氧或生物耗氧增加,導致缺氧。③生活污水污染,導致硫化氫、氨、亞硝酸等有毒物質大量出現,浮游生物大批死亡,水質發黑發臭。④工業污水污染,重金屬離子大量積累,導致魚類發育畸型乃至中毒死亡。池水嚴重缺氧或有毒物質積累是魚類泛池的根本原因。
水質調節的方法:①適時適量施肥。有條件的地方有機肥與化肥交替使用,高溫季節可只用化肥,氮、磷按1:2施用,能調節出良好的養魚水質。②定期加注新水。夏季因魚的生長而加大水體,能相應增大魚的生活空間,促進魚生長。③清淤改造。夏季高溫消耗大量的氧氣易導致魚浮頭或泛塘,淤泥過多也不便于拉網操作管理,故須清除池塘底過多的淤泥,保持淤泥厚10~15厘米。④定期攪動底泥。選擇晴天中午,用鐵鏈、石鏈、鐵鈀等攪動底泥,每月1~2次,可以增加水中肥源,防止有害物質在池中積累。⑤采用機械改良水質。如用增氧機、潛水泵、水質凈化機等,運用這些機械能及時調節水質,但一次性投資大,成本高。⑥化學方法改良水質。如用生石灰、增氧劑等,但這類化學方法不能從根本上改良養殖環境。⑦種植水生植物。某些水生高等植物如蕪萍、紫背浮萍和鳳眼蓮,移植到魚池后既可吸收水體過多的營養物質,改良水質,又可為魚類提供回避高溫的棲息場所,也為草食性魚類提供了優質青飼料。⑧光合細菌改良水質。光合細菌具有凈化水質、清除污染、增加溶氧的優點,使水質達到肥、活、嫩、爽的理想效果,能減少、減輕浮頭和泛池現象,并且其自身也是濾食性魚類的優良餌料,能較好地預防細菌性魚病,提高魚的攝食消化能力和免疫功能,能從根本上改良水質,特別適應于高產魚池和城郊富營養化的養殖水體。使用光合細菌的濃度首次為5毫克/升,以后每次為3毫克/升,每20天使用1次,使用時應全池均勻潑灑,種苗增重可提高30%~50%,成魚產量可提高20%~30%。(廣西 李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