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6月3日、4日兩天的拍賣,華辰2006年春季拍賣會共成交近1.78億,在市場調整時期再次感受到“精品路線”帶來的回報。規范操作后的成交結果也預示出了今年國內藝術品的投資風向。
中國油畫及雕塑——“寫實主義”實現“軟著陸” “當代藝術”風頭正勁
“中國油畫及雕塑”專場73.9%的高成交率成就了4728萬元的高成交額。具體拍品的成交情況突出地體現著油畫藝術中各組成部分的不同走向。
“寫實主義”實現“軟著陸”
與實主義從“時下正著”漸漸地過渡到了價格的“軟著陸”。陳丹青兩件作品《漸汀與石濤》以及《奧林匹亞與婭里克姍德拉》分別以77萬和220萬元成交陳逸飛的《麗人》也拍出了165萬元的價位孫為民的《燈光下裸女》和陳衍寧的《春宵》不負眾望地落槌于高出估價數倍的90.2萬和330萬;而作為此專場圖錄封面的王沂東的《醉新郎》更是以418萬元成為本場最高。寫實主義作品中雖時現百萬身價,但仍舊徘柜于去年秋拍叫的成交價位,己山當時的“飛速走高”平穩的實現了價格的“軟著陸”。另一方面,此次寫實主義作品中。楊飛云的幾件作品、王沂東的《歇晌》以及陳丹青的《呼倫貝爾小牧民》由于估價硝高而流拍,這在拍前是未曾預料到的,如此重部頭畫家作品的流標也說明買家在對待寫實主義上,不再是一扶的趨之若鶩,而是加入了自弓更多的分析。
“當代藝術”風頭正勁
乘著06年美國紐約蘇富比和香港佳士得“亞洲當代藝術品”熱銷的東風,本場,的“當代藝術”也可謂“風頭正勁”。劉小東、蔡國強、徐冰。夏小萬、蔡錦、曾梵志、夏俊娜、季大純等“新生代”干將以及“四川畫派”中羅中立、何多苓、周春芽、程叢林、郭晉、郭偉、趙能智、楊冕這些“當代藝術”代表畫家的作品很少流拍。其中,曾梵志的《面具》275萬、何多苓的《空間》220萬、楊冕的《家庭標準》19.8萬,都將他們個人單件拍品的成交紀錄提高了數倍。

縱觀“當代藝術”的成交,不能不提及的是很多作品被以印尼為代表的東南亞國家和歐美國家的買家收入囊中,海外資本的介入為“當代藝術”的價格提升提供了強大的經濟基礎。
老一輩畫家平淡中不乏亮點
與油畫藝術發展由的后起之秀相比,老一輩油畫藝術家的作品則有些不溫不火,但即使如此,尚有巨大升值空間的藝術家的作品仍舊使亮點頻現:沙耆先生《有倒影的蘋果與菊花》110萬的成交價成為其新的成交紀錄,其作品成為當前的投資熱點已經不容置疑。歷史題構作品雖入拍不多,但依舊延續看去年秋天良好的成交勢頭,沈堯伊、李超士、龐希泉、毛岱宗等藝術家的主題作品都未負眾望。
書畫——“精品”與“空間”成為左右市場的兩大情結
精品在逆境中泰然處之
八大山人的《山水》立軸在欠耷的作品中是少有的精細之作,1540萬的成交價非但是“雪個”新的成交紀錄,也是今年以來各拍賣公司書畫部分的最高成交價。同樣,傅抱石估價較高的四件作品也悉數成交,其中《山瀑清會圖》成交于660萬的高價;齊白石的《花卉草蟲冊》和《祖國頌》也分別取得了748萬和384萬的高成交額;林風眠的《仕女》220萬;黃賓虹的眾多作品鮮有流標,其《山水》更是以203.5萬成交;同為《山水》的石濤作品落槌于330萬元;在可染先生數件作品流拍的情況下,其精作《杏花春雨》依舊取得了209萬的成績。雖然“金陵四家”在今春藝術品市場中風光不再,但“四老”的五幅巨制共拍出了957萬元,其中宋文治的《洞庭朝輝》更是以220萬元創造了去年“火爆”時都未曾逾越的紀錄。眾多精品高價成交的“禮遇”讓藏家認識到市場的調整只能讓強者更強,藝術精品在變幻莫測的環境中總能泰然處之。
嶺南畫派揚眉吐氣
無論是畫派創始人高劍父,第二代的代表人物黎雄才、關山月、楊營深、楊之光,還是其后的林墉,都給我們帶來了不小的驚喜。此次上拍的16幅“嶺南”作品中僅有兩件流拍,其余多數都在10萬以上成交。楊之光《小花》46.2萬的成交額讓人刮目相看,楊善深《駝背行吟圖》49.5萬元的個人新成文紀錄更讓眾多藏家看清了近期的投資熱點。
當代書畫——各領風騷
吳兇明、亨延聲、土明明、沈道鴻、方楚雄等近幾年—直處于長勢中的畫家作品依舊保持著強勁的勢頭。李延聲的《清逸悠然四幅》以近四倍于估價的30.日萬元成交;沈道鴻的精作《竹溪六逸》拍比22萬;吳山明和方楚雄的多數作品悉數成交;王明明不但數件作品無一流拍,其《人物四條屏》還取得30.8萬元的高價。

在此次拍賣會中,有不少之前較少出現在拍賣會中或是因此前價位較低而存在較大上升空間的畫家作品拍出了不俗的成績,一時間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劉牧、董繼寧、張強辛等人的畫作鮮見于拍場,但都取得了喜人的成交;盧禹舜、薛亮等畫家雖早已進入人們的視野,但今春又有了不小的提升:薛吏的《山水》估價5萬,成交于21.45萬;估價僅為1.5萬元的盧禹舜的《山水》更是以29.15萬元易主。
與之相比,劉大為、史匡良、田黎明、卓鶴君、龍瑞等人的作品則有小幅的回落。
瓷器,玉器、工藝品——元青花不負眾望雜項部分異軍突起
“瓷器、玉器、工藝品”專場成交額2105.73乃元,成交率為32.19%。無論在成交額卜還是在成交率上。此專場都比去年秋拍有了 定幅度的提高。瓷雜市場的多年調整早已讓“精品意識”深入到此類拍品眾多頭家的心山,細數各拍品可見,30萬元以下拍品的成交率不是25%,而估價在30萬元以上拍品的成交率則達到了近40%。其中拍前就備受關注的元音花纏枝牡丹紋罐以1452萬元的高價易主;清乾隆琺瑯彩花卉碗一對194.8萬元的成交價高出估價一倍有余,這在現今的瓷雜拍賣市場中實不多見;其他諸如估價80萬清乾隆明式盲花纏枝花卉紋折沿人盤身價30萬以亡的明龍泉窯梅瓶的成交也都表現出買家對“精品”保值能力的信心和“進今”之際有識之十的明智選擇。
與瓷器大部分流拍的狀況相比。29件雜項成交過半,特別是漆器、筆筒、硯臺、紫砂壺、佛像等器物悉數歸主。雜項部分的異軍突起為器物收藏家指明了新的投資目標。
珠寶首飾——穩步增長
“珠寶首飾”專場雖然只有68.035萬成交額和14.29%的成交率,但是作為華辰戰略性的業務組成,相較于去年25.41萬元成交額的已有顯著提高。
市場的調整無法阻擋新一輪藝術品拍賣市場的高潮,借這股“春”風,華辰第六期鑒藏拍賣會又將于6月19至21日在艾維克酒店舉行。(梅立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