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的創新,不是一個新題目,從古至今有成就的畫家,對此都有獨到的見解。近代著名畫家錢松巖先生84歲近作的隨筆中寫到:“人可老畫不可老”,在傳統的基礎上要不斷創新、如何才算創新呢?我覺得首要的是反映現代生活,要有時代精神,要反映生活,就要深入生活。當代中國畫大師李可染先生說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方可作畫。本著這一想法,我從遼南營口出發去新疆體驗生活,新疆的地理風貌、人文景觀,對我來說是特別新鮮的,我去過塔里木河、到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看到了胡楊林,為胡楊之美所陶醉,為胡楊精神所感動,我想把所見所感的一切,都樸素地表達出來。

如作品“大漠秋風”的創作,在“大漠秋風”的表現上我帶有激情,我要用現實主義的態度對胡楊精神作以客觀的描繪,畫出胡楊樹那種堅韌不拔的風格。首先,考慮到表現力集中,我在構圖上采取焦點透視的辦法,集中地客觀地表現千年胡楊那種千姿百態、前呼后應、左顧右盼、那種人格化的形象。其次,胡楊樹的樹干采取施膠的辦法,使畫面顯得協調,華滋潤澤又不失蒼老之感。再者,在色調處理上借鑒水彩畫的表現方法,因為是秋天,畫面以暖色調為主,在畫面的暗部施以補色,冷暖對比,這樣就既有西畫的真實感覺又不失傳統的筆墨味道。2005年元旦前夕作品完成之后,入選了中國美協美術雜志社、陜西省文化廳、延安市政府主辦的西部11省文化廳協辦的“西部風韻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并獲優秀作品獎。
我出生在遼南美麗的小山區,鄉間的淳樸之風造就了我堅定執著的性格,家鄉的美麗也陶冶了我愛美、想要創造美的心境。另外一幅作品《金風吹我家》就是在此基礎上創作產生的。畫面表現秋天的場景,以久經風霜的百年老樹為主體,襯托一個歷盡貧寒的農家小院。我在創作過程中進行大膽嘗試,采取全景式構圖,以達到情景交融的目的。我用小寫意的表現手法,對大樹與房屋、景物與人物、人物與動物等相互關系的處理盡量自然、和諧。在大樹的表現上我進行了創新,樹葉運用勾葉、寫實的畫法,以結構為主寫意為輔,概括體現松動的氣勢,避免給人勾勒過緊、生硬的感覺。《金風吹我家》作品完成后,參加并榮獲“慶祝《中國書畫報》創刊20周年國際書畫大展”一等獎。
(責任編輯 趙忠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