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剛 蔣明倬

深圳法官犯事,多集中于90年代末到2002年間。由于破產法律的漏洞,主事法官很容易成為破產案中的利益分配人
每天,蔡曉玲開著她自己名下的轎車上班,直到2006年6月6日,這輛車再與她無緣。這位深圳市中院前破產庭庭長,當日因涉嫌受賄罪被深圳市檢察院立案偵查。
她當年并不曾想到,正是這臺車使其受賄行為昭然天下。這輛轎車本屬于一家拍賣行,后過戶至她名下。
“這樣的受賄最容易證實,只要查清車子的前后主人就足以說明問題,不像現金等其他賄賂方式因為時間久遠很可能無法取證”,在一些人眼里,這是通曉法律的蔡曉玲犯下的愚蠢“錯誤”。
而隨著案情的披露,拍賣行與深圳中院法官們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也逐漸清晰,據《民主與法制時報》報道,另一位中院法官李慧利出游也是由拍賣行“埋單”。
“那時候幾乎沒有拍賣行不去跟破產庭的法官們拉關系的,可能是現金,也可能是禮物,小到首飾珠寶,大到車子。”深圳一位拍賣業(yè)內人士回憶起90年代末到2002年的業(yè)內狀況時說。
法官的“黃金年代”
1988年11月,《破產法》剛剛實施,廣州市率先砸響了國企拍賣的第一槌——一批政策性破產企業(yè)進入了拍賣程序。誰將成為破產國企的新東家,成為拍賣會的的焦點。
此時,拍賣會場發(fā)生了一場小風波。廣州異型鋼材廠固定資產進行拍賣時,幾個回合后全場只剩下廣東輕工機械集團和來自番禺的一家民企。
當廣東輕工機械集團報價,拍賣師三次叫價落槌的一剎那,番禺那家民企舉出新價,卻被拍賣師駁回。
最終,廣州異型鋼材廠被輕工機械集團競得,會場內民企老板直斥拍賣違規(guī)。這一幕被新華社的記者寫入內參,進而引起了中央注意。次年,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和國家經貿委副主任等官員組成中央調查組,專程到廣州調查廣州異型鋼材廠破產資產清算和破產程序是否規(guī)范。
最終檢查結果評價,廣東在國企破產的操作上是規(guī)范的,并被作為典型建議在全國推廣。
這一年,裴洪泉剛剛從吉林大學法律系研究生畢業(yè)來到深圳。當時,深圳中院每年接手的破產案件不超過5件,企業(yè)資不抵債,宣告破產,多是由法院出面指定律師成立破產清算組,清算企業(yè)資產變現還債。此類案件相對簡單,其中也沒有太多暗箱操作的空間。
但不久后,廣東全省企業(yè)虧損額首次排在了全國前列,一批長期虧損的企業(yè)相繼走到了破產清算的邊緣。在政府的主導下,一批劣勢企業(yè)逐步退出市場,深圳中院破產庭的接案數量急增。
1994年,深圳中院新設破產庭,裴洪泉就任首任庭長。次年深圳市中院的工作報告稱,當年涉及國有企業(yè)改革的重組、破產、兼并、轉讓等糾紛案件達131件,比上年增長近一半。
在之后的10年里,深圳中院受理破產案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裴洪泉帶領著破產庭的法官們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制度創(chuàng)新,自己也從破產庭庭長升任深圳市中院副院長。
而實際上,破產庭法官們與拍賣行的蜜月期僅僅是90年代中后期到2002年左右的一段時間。那段也是法律、法規(guī)對于破產拍賣監(jiān)管最為薄弱的一段時間。
我國的第一起破產拍賣案件是在1987年,而直到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才出臺了《關于人民法院執(zhí)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試行)》,對于拍賣問題作了一些規(guī)定。之前10年內對于法院在執(zhí)行過程中委托拍賣都沒有任何規(guī)定。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松曾經評價,那個時期由于拍賣法律制度不完善,執(zhí)行程序中因拍賣環(huán)節(jié)而出現的違法違紀問題也時有發(fā)生。深圳中院法官的涉案時間,也正好集中在那個時段。
依照法律規(guī)定,評估和拍賣都要收取評估費或者傭金。當時深圳破產案件由法院的法官直接指定評估機構或拍賣行。在執(zhí)行程序中,法院把標的財產委托給哪個評估機構和拍賣行,直接關乎到拍賣行的利益。
“當時的傭金非常高,爭奪破產拍賣成為很多拍賣行的選擇。”據有關人士介紹,在早期的傭金收取中,不管標的額大小,一概按5%支付拍賣費用,且按照規(guī)定拍賣行向法院和破產企業(yè)雙方都收取費用,也就是說,拍賣行最后傭金占到標的額的10%。
高額的傭金和利潤空間,致使深圳的拍賣公司數量在數年內從幾十家增長至90年代末的上百家。
大量出現的拍賣行,加上高額傭金的誘惑,加劇了拍賣行之間的不正當競爭。爭奪對象自然就指向了決定收益來源的人——法官。
“賄賂法官是一些拍賣行的選擇,還有一些拍賣行本身就是由法官的親屬所開。”一位拍賣行業(yè)內人士對記者說。
據這位人士介紹,用于處理這種關系的金額,大體占到拍賣行拿到的破產拍賣傭金的20%~50%不等,“這要看主辦法官胃口的大小。還有那樣的人,吃過了飯,走的時候還會再要一份魚翅打包回家給老婆。”“至于車子,像蔡曉玲這種直接過戶的還是非常少的,拍賣行的車子他們直接開著就行了。”
破產律師的“圈子文化”
另一方面,在這段時期法院受理的破產案件出現了變化,單純因為資不抵債而申請破產的企業(yè)越來越少,假破產真逃債案件成為全國破產案件的新動向。
從1997年開始,深圳中院破產庭受理破產案件的數量和訴訟費用躍至全國同級法院之首。
據業(yè)內人士分析,債務人為了達到假破產真逃債目的所采取的方法:一是轉移資產,二是和法官合謀。
一位律師描述,從上世紀末開始,法院開始作為一個“經濟實體”出現,法院的收入和受理案件的訴訟費直接掛鉤,在處理破產案件的時候,法官們幾乎一致表現為“重清算,輕調解”。
在破產過程中,清算組權力廣泛:他們全面接管破產企業(yè)并負責破產企業(yè)財產的保管、清理、估價、處理和分配。
因此,破產程序能否公正、公平和高效率地順利進行和終結,與破產清算組的關系至為密切。
在決定清算組的組成上,法官擁有絕對的權威——根據《破產法》規(guī)定,清算組的成員由法官指定。而作為完全中立的專門機構,在舊的《破產法》中,破產組只對法官負責,而無需對債務人和債權人中的任何一方負責。
破產組的重要成員律師等專業(yè)人士,他們可以分享處理破產案的相關費用。在最近的報道中,他們被揭出是法官腐敗案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瞎忙的律師不掙錢,掙錢的律師都不忙。”這句在律師界流傳很廣的話,用來形容破產律師和普通律師的區(qū)別再貼切不過。
深圳市一位業(yè)內律師這樣描述:那些整天開著名車,出入高爾夫球場,一年只接受一兩件案子的律師,多數都是干破產這一行當的。
由于破產案件需要具有多年專業(yè)經驗的破產律師,而這樣的專業(yè)人士在一個人口千萬的城市也至多不超過50人。可以想見的是,法官們與破產律師很容易形成一個相互熟識的圈子。在深圳,這種得到法院認可的專業(yè)破產律師僅有23個。
青年律師李凡,1999年拿到律師資格證,之后一直致力成為一個破產律師,但直至現在,依舊無法進入那個圈子。
“這個行當壁壘嚴密,一般遵循老律師帶徒弟的做法,如果不是一個破產律師老得干不動了,這個圈子不會吸收新人進去。”李凡介紹。從他取得律師資格證的1999年那年算起,被法院認可的破產律師不超過20人,今年開始采取“搖珠”辦法選擇破產律師后才增加到23個。
早在一年前,深圳市中院曾在報紙上公告招聘清算律師,條件規(guī)定報名者必須是三年以上合伙人律師,有從事破產案件經驗者。
李凡看著各項規(guī)定自己都符合就寄去了資料,直至今年4月,中院公布破產律師名冊的時候僅有23人,李的名字并不在其中。
而據他所知,當時像他這樣有志于成為破產律師,不少于200人向深圳中院提出了申請,而這些人之后得到的回復則是,審核破產律師資格的權力還在中院手里。
至于這些人的收入,外界更難知曉。他們不像普通律師那樣每代理一個案件收取一定比例的訴訟費,其收入更多取決于主辦法官。
現有《破產法》并沒有對破產律師的取酬做出明確規(guī)定,因此各地遵循的辦法也各異。在深圳,一般是由清算組出具取酬報告,上報債權人大會討論,然后經法院批準。在上世紀90年代,這個取酬報告多是由經辦法官點頭說了算,債權人無法參與其中。
而在1993年《深圳經濟特區(qū)企業(yè)破產條例》中還曾規(guī)定,破產案件的訴訟費用和清算組成員的報酬應當從破產財產中優(yōu)先撥付,它甚至優(yōu)先于破產企業(yè)所欠員工工資和社會保險費用。
1999年,廣東國投深圳公司向深圳中院提出破產申請,此案作為廣東國投破產案的一部分,成為后來轟動國內的首例非銀行金融機構破產案。494家境內外債權人申報債權總金額高達人民幣467億元。
這一年,裴洪泉從深圳中院破產庭庭長調任羅湖區(qū)法院院長,繼任者么玉娟推出了一系列規(guī)范企業(yè)破產程序的做法。其中包括試行搖珠選擇破產律師,此舉相對于之前完全由法官指定破產律師的作法顯然更為公正透明。
么玉娟也是繼裴之后四任破產庭長中,惟一沒有涉案的法官。據業(yè)內人士稱,么為人謹慎,不諳以往法官與破產律師之間的潛規(guī)則,因此在其任內,中院破產庭風氣尚佳。
但是這個辦法試行未久,2002年,蔡曉玲升任破產庭庭長,“搖珠法”被廢止。法官與破產律師的小聯盟再度恢復。
直至近年,破產清算之弊漸次被發(fā)現。隨著廣東省高院和最高法院一系列法規(guī)的出臺,破產拍賣始日益規(guī)范。
2000年,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規(guī)定,要求“人民法院選擇評估、拍賣機構,實行公平競爭、擇優(yōu)選定的原則。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選擇評估、拍賣機構且不違法的,人民法院可予照準,不再另行選擇評估、拍賣機構。不準個人指定評估、拍賣機構,不準個人擅自辦理委托評估、拍賣事項。”
2002年,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進一步規(guī)定,不再允許當事人雙方協商指定委托評估、拍賣機構,而是以要以“搖珠選定法”確保委托評估、拍賣工作的透明公正。對傭金也采取了按檔累進遞減的方法確定傭金比例。
用“搖珠法”選擇參與破產清算的中介人員,正是當年么玉娟曾短暫試行但被廢止的辦法。兩年后,最高法院出臺規(guī)定,將“搖珠選定法”推至全國。今年7月6日,深圳市中院在報紙上刊登127號公告,重新嘗試以“搖珠法”選擇破產律師。
“拍賣環(huán)節(jié)出現違法違紀,在目前的環(huán)境下已經基本是不可能的。”當地法律界的一位人士說,中院的案子只是“舊案”。
“現在看到法官們也就是打個招呼”,一位拍賣行的老總這樣說,傭金的減少和操作的日趨規(guī)范,讓很多人已經覺得無利可圖,原來100家拍賣行到目前只剩下6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