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岳
大清名臣曾國藩故居“富厚堂”內的藏書多達30多萬卷,是當之無愧的近代私人藏書第一樓。在這30余萬卷藏書中,一部叫《二十三史》的書具有非常特別的意義,它是曾國藩進京考試返鄉途中典衣買回的。
道光十四年(1834年)八月,曾國藩參加湖南鄉試,一舉及第,成了舉人。次年,曾國藩參加會試,不幸落第,便寓居京師的長沙郡館讀書,想來年參加“恩科”殿試。次年,曾國藩參加了“恩科”殿試,然而,又名落孫山。他只好離開京城,于是決定沿大運河南下,繞道揚州、金陵,再回湖南老家。
曾國藩舉債赴考,身上盤纏所剩無幾。在經過江蘇睢寧縣時,得知同鄉易作梅前輩在睢寧任知縣,因而前去拜訪求援。易作梅,字春谷,是湖南湘鄉大坪人,離曾國藩老家荷葉不遠,嘉慶二十五年參加殿式,中進士。家鄉讀書子弟的到來,易作梅非常熱情。當曾國藩說出自己的難處,想借錢回家時,易作梅欣然為其解困,慨然借給他銀子百兩。曾國藩得了這些盤纏,便經清江、揚州,然后溯長江而上,經江西,回湖南。
船過金陵時,他慕名上岸,游覽六朝古都。在書肆,他看中了一部《二十三史》,但一數囊中銀兩,卻左右為難,因為如果買書,就沒有回家的盤纏了。好幾次,他都想忍心離去,卻又戀戀不舍,走而復還。躊躇很久,突然,他想到自己所帶的四季衣裳,便選了幾件好點的,送進了當鋪,添作書資,終于買下了這部心愛的《二十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