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青
一位回國的朋友告訴我,她在國外曾想買一條拉布拉多犬解悶,原以為像在中國一樣只要掏出錢就可以抱走,然而事情卻遠非如此簡單。首先,她被要求填一張表,寫明自己的職業、居住條件和環境以及受教育程度,然后被告知一個星期后再去聽消息。一個星期后,朋友去了,才得知這一個星期是賣方對買主的情況作一個核實。朋友以為這次可以買到手了,不想又被要求填寫養狗的原因以及需要什么品種的狗,更不可思議的是竟還被要求做一些心理測試題。完了以后,又被要求一個星期以后再去。朋友只好再等一個星期。如此這番后,她得到了一封“信”,信是以她想買的拉布拉多犬的口吻寫的:雖然我很溫順,但是我的牙齒足以咬斷你的喉管,只不過我絕對不會咬主人罷了。那么你能做到不虐待我嗎?既然你把我帶走,那么無論你貧困還是富有、健康還是患病,我都忠實地跟隨著你,那么有朝一日你會遺棄我嗎?我也是一條生命,而且我的壽命比你短得多,如果你不能對我的生命負責,那么你今天就不要把我帶走。
看了這封“信”,朋友恍然大悟:填表、做心理測試,是了解你是否具備豢養寵物的客觀條件、心理素質和人品道德。如果你不具備這些條件,尤其是品德,那么就決不能交給你一條沒有自衛能力的生命。
(史順利摘自《新民晚報》2005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