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國明
最近的一項試驗證明,積極的想法可以撫平傷痛。
人們越來越關注止痛片的副作用,認識到它們在鎮痛的同時也對人們的健康造成了不良影響。這項研究結果對于那些長期被病痛折磨的人來說,無疑是個福音,畢竟,用積極的想法來止痛不會產生任何不良作用。
美國維克森林大學浸信醫學中心實施了與此項研究相關的所有試驗。該醫學中心的小山哲夫博士發現,積極的想法對疼痛有一種出人意料的強大的震懾作用,它和嗎啡一樣,可以抑制28%的疼痛感。
這個研究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患者進行安慰和開導,讓他們相信自己會好起來。第二部分是對病痛進行控制。研究表明,那些滿面愁容的患者一旦擁有了積極的想法,就會在身體上和心理上明顯感到病痛的嚴重程度在逐漸降低。通俗地講,積極的想法就像一劑嗎啡,能使人振作。
有10名健康的志愿者參加了這些試驗。研究人員用熱刺激器刺激志愿者的腿部,并通過功能性核磁共振觀測他們的大腦對于這些刺激的反應。熱刺激按照這樣的程序進行:7秒后,熱刺激是46攝氏度,會產生輕微痛感;15秒后升高到48攝氏度,產生中等痛感;30秒后達到50攝氏度,產生明顯的痛感。由于每次熱刺激的持續時間均不足20秒,所以不會灼傷皮膚。
在試驗的起始階段,研究人員要求志愿者在每次受到熱刺激后都預估下一次熱刺激的溫度。在志愿者經歷了30次反復進行的熱刺激試驗后,研究人員將每次溫度升高的間隔時間段進行了變動,不再按照以前的程序進行。志愿者實際接受的熱刺激和他們的預計不同。研究發現,那些預計會產生中等痛感的人在感受到明顯痛感的時候,反應并不強烈。
研究人員認為,大腦的某些重要區域,能根據對疼痛的預期調整實際的感受。負責此項研究的羅伯特·克洛希爾教授說,積極的想法能降低患者對疼痛的預期,的確可以減少身體實際感受到的真實痛感。由此,克洛希爾得出結論:疼痛是一個綜合作用的結果,止痛藥不是最好的選擇,我們還需要開發大腦的潛力來控制疼痛,這才是最佳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