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勤
意大利駐滬領事館位于上海長樂路的世紀商貿廣場19樓,我們按約定的時間提前二十分鐘到達了總領事辦公室。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總領事非常繁忙,十幾分鐘里接待了兩批不同的來賓。
意大利駐滬總領事羅西諾(HaSS{moRoscigno)先生非常熱情地邀請我們到他的辦公室交談。他首先表示,他年初才上任,又逢“中國意大利年”的許多活動,所以一直非常忙碌。在過去的一個多月里,他已經去過兩次南京和一次杭州參加活動。他表示,上海是一個節奏很快的城市,他很高興能這么忙。
羅西諾總領事向我們介紹了意大利駐滬領事館,它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領事事務,文化處和商務處。在上海的領事事務部有23人,其中一半是來自意大利的職員。他客氣地說,自己現在住的地方還不夠大,正在尋找更合適的住所,等一切都安頓下來后一定邀請我們去他官邸喝正宗的意大利咖啡。
羅西諾總領事是一位非常專業的外交官,早在1984至1988年間就在美國紐約擔任外交事務;1988年至1992年于馬尼拉,1995年至1999年在黎巴嫩都是從事外交工作;1999年至2003年在美國加州擔任意大利駐加州總領事。這次來上海工作也同樣令他非常興奮,是他所期盼的。
接著,他向我們介紹了一些意大利的文化。意大利是個非常美麗的國家,他說:“大家都了解意大利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尤其是文藝復興給世界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我們擁有世界一流的藝術家和最前沿的時尚元素;在歐洲,有許多方面意大利甚至比法國更優秀,但我們在宣傳方面沒有法國做得那么強烈,所以可能人們對意大利的了解沒有那么深,我們希望通過今年的意大利年能讓更多的中國人了解意大利。”
羅西諾總領事說,“除了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外,我們意大利給予世界的遠遠不止這些。我們在技術、機械、精密儀器、寶石加工、宇航和制藥等方面也非常領先。”他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記得有一次在加州,也是一些記者來采訪我。當時我是意大利駐美國加州總領事,他們問我意大利向美國輸出最多的是哪一類的產品。”他神秘地笑了起來,“我知道他們一定是在猜想,我的答案肯定是通心粉、橄欖油或者時裝和珠寶。”他停頓了一下,“呵呵,我的回答令他們十分意外,其實意大利向美國出口最多的是航空配件。”他進一步向我們解釋說,意大利的工業技術是非常精湛和發達的,他們可以做出超一流的產品來,所以人類才有“法拉利”這么高端的產品。只是意大利沒有大規模的企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業。因此,工業產品方面的產量不是很大,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就沒有那么高。
當聊到家庭時,羅西諾總領事興奮地告訴我們,他和夫人是在菲律賓結識的,領事夫人是亞洲人,具有一半菲律賓一半日本血統。她十分適應也非常喜歡上海的生活。他們有一個四歲的女兒,她已經開始上一周兩次的普通話課程了,相信不久她的中文一定會勝過自己。
話題轉到上海,羅西諾總領事說,根據他們的了解,目前在上海的意大利人大約有800多人,隨著“中國意大利年”等活動的舉辦,會有越來越多的意大利人來到中國。中國對意大利文化的了解還是蠻多的。我們問到意大利的美食,他說他來上海的時間不長,一共去過三家非常不錯的意大利餐廳,其中包括在新天地和在威斯汀酒店的意大利餐廳,這些地方的意大利菜肴做得都非常地道。
談到對上海的印象時,羅西諾總領事表示,他覺得上海是一個發展迅猛的大都市,到處都是摩天大樓,一個非常現代化的城市。他說:“有的時候,我更喜歡走在那些幽靜的小路上,比如長樂路,烏魯木齊路,路邊有一些傳統的小店鋪,還有些居民會把衣服晾在窗外的繩子或竹竿上,用餐的時候住宅里會傳出陣陣炒菜的香味,這一切都會讓我們想到故鄉,似乎有一種回到家里的感覺。因為意大利的很多城市至今都是這樣的,這也是意大利百姓的日常生活。”看來意大利人也不喜歡冷冰冰的鋼筋水泥。當我們問到意大利的這些著名城市中,哪一個與上海類似時,總領事沉思了片刻后,搖了搖頭,“沒有,”他回答道:“上海是一個非常具有個性的城市,她凝聚了來自各地的文化,意大利沒有這種類型的城市。”這可能再次說明了我們一直在試圖探索的那個獨特的上海“海派”文化。
在談到意大利駐上海領事館的歷史時,羅西諾總領事向我們提到了一段有趣的故事。有一位二戰時期意大利政壇的風云人物——加萊阿佐·齊亞諾(Cialeazzo Ciano,1903—1944),他出生于意大利里窩那。1930年與墨索里尼的愛女愛達結為夫妻。之后便被任命為駐上海領事館總領事,稍后升任駐中國公使館公使。
在意大利與上海的合作方面,羅西諾總領事高興地告訴我們,他看到意大利與上海方面的合作交流非常頻繁,最近他就參與了一個很大規模項目的討論,由意大利設計師參與在徐家匯周圍建造的五棟大廈(F1veTONerS)。雖然還沒有最后確認,但這種合作意向使他看到了兩國文化之間的相互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