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克
世界局勢看起來有點混亂。時下有一種觀點,就是用戰國時代來類比當今世界局勢。這一觀點認為,當今世界相當于中國戰國時代,而世界各太強國相當于戰國七雄,美國相當于泰國,前蘇聯今俄羅斯相當于楚國,而法國、德國、英國、日本、中國相當于其余五雄。如果我們接受了這一現點,那么,就等于接受了這樣一個最終結局:如同當年泰國一統中國一樣,未來世界也將由一個超級大國來統一,在地球上建立一個超級帝國,一個世界聯邦,一個全球政府等等。
用某個歷史階段來類比當今世界,所謂鑒古知今,是中國人分析現實與未來時喜歡運用的一大方法。但是,歷史與現實的類比要成立,二者的要素必須相吻合才行。
戰國模式與當今世界局勢相比較,有兩處要素不相吻合:一處是中心與邊緣的關系不相吻合。在中國戰國時代,泰國屬于居于邊緣、非主流的國家,它以一統六國才獲得中心、主流的地位,而當今世界超級大國卻并不是邊緣,反而是中心的中心,主流中的主流。這一差別很重要,因為同樣是統一天下,一個是從邊緣興起更替,帶有革命意味,一個是永保主流地位,帶有復制意味。另一處是文明身份并不相吻合。中國戰國時代,群雄并起,各國之間有大小強弱之分,但在文明特性上并沒有根本區別,而屬于同一文明圈,是兄弟之間的競爭。而當今世界各大強國的競爭,既有同一文明圈的兄弟式競爭,比如歐洲與美國,也有不同文明圈之間的外族式競爭,比如歐洲、北美、東亞、西亞和南亞等文明圈之間等等。在這種交錯爭斗之中,不同文明之間的競爭這一因素將越來越顯著,西方學者因此發出了有關文明沖突的預言,而這一預言不過是文明重心即將發生轉移的另一種說法罷了。
如果我們一邊大講文明中心在由西向東轉移,一邊又大講既有的文明中心實力不斷增長,將會統一全球建立一個世界聯邦帝國平等,難道沒有察覺到這二者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嗎?
如果非要用一個中國歷史模式來套比現實,那么,夏商周三代興衰更替這一模式,比戰國模式更符合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起先,夏朝率先建立家天下制度,成為中原文明中心,產生了華夏與夷狄之分。到桀這一代時,夏朝統治變得衰老腐朽,成湯革命取而代之,商朝興起。商朝發展了高度的文明,留下了后人今天都能看到的成熟的文字、燦爛的青銅文化。到了紂王時代,商朝也走向暴虐與沒落,由文王武王舉義取而代之。周人創立了以德治、孝道和禮儀為核心的典章制度,文明延續了八百年。商人后裔孔子曾贊嘆說:“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有繼承,有變革,夏商周三代文明興衰更替緩慢地進行了整整十八個世紀。這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模式。它是新文明與舊文明的興衰與更替,是中心與邊緣的互換與變遷,而并不是眾多小國合并為一個大帝國的單一過程。
我們來看看世界發展趨勢是否符合這三代模式的特性。盡管在經濟、信息和科學技術方面,當今世界已經出現了全球化趨勢,但是,有更多的跡象表明,這個世界需要的不是既有文明的復制與擴張,而是需要尋找到全新的發展方向,才能避免人類面臨的全球危機:人類第一次相連為一個利益整體,人類第一次擁有了自我毀滅0E力,人類第一次出現了全球貧富分化問題,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化解仇恨沖突而和平共處?隨著全球越來越多的地區加入工業化潮流,人類將面臨不可再生資源耗盡與全球環境污染問題,現有的生產方式將無法持續,那么,全新的生產方式是什么?在個人主義、物質主義與享樂主義成為主流的世界,拋棄了傳統的生活美德與精神信仰,我們到底能走多遠?
這些問題并不能通過既有文明建立世界帝國來解決。因為帝國并不代表文明的更新,而只是既有文明的一種復制,一種衍生,一種擴張而已,而既有文明本身就是產生上述全球化圖境的根源之一。因此,要解決人類目前的困境,就必須要產生文明革命,否則,就不可能找到新路。這種文明更新換代的過程,與夏商周三代興替模式更相似,而與相互攻伐吞并合為一帝國的戰國模式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