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厚粲
《西爾格德心理學》一直被奉為普通心理學教科書的經典之作。西爾格德(Ernest R. Hilgard)教授自1928年便在耶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教授非常受歡迎的心理學導論課程。該書最早是1953年他本人在多年教學經驗基礎上,獨自編寫的普通心理學教科書。由于內容豐富、觀點全面、著重啟發學生思維、特別適合對初學者的教學和自學,該書一出版即廣受贊譽,到1962年第三版時,銷量已高達415000冊,成為當年最暢銷的圖書,很快就出版了法語、德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等多種文字的譯本。
為了不斷充實心理學界新的研究內容和適應發展中不斷出現的新分支領域,西爾格德心理學教科書從1967 年修訂開始增加新作者,最早參加、也是合作最久的是Richard C. Atkinson和 Rita L. Atkinson。該書每隔三四年修訂一次,在50年間自第1 至第14版,內容不斷充實完善。雖然新作者都是各個領域的專家,但為了紀念西爾格德對此書和心理學教學的貢獻,始終保留其為主要作者的地位。
在21世紀伊始出版的這本《西爾格德心理學》第14版,參加的作者有Edward E. Smith, Susan Nolen-Hoeksema, Barbara L. Fredrickson和 Geoffrey R. Loftus。為使本書的所有部分都更加現代化,書中內容有很大的修改和補充,全書共計18章,貫穿全書的有三個觀點:第一,加強行為的生物學基礎;第二,在心理學研究中增加進化的觀點;第三,強調文化影響及其多樣性。
本書非常適合心理學入門級的教與學。在每一章中有一個“概念復習表”以圖表形式幫助學生鞏固主要概念并加深理解與記憶;除每章最后有全章總結外,還增加了階段小結,對學生整合所學內容并記住重要信息大有裨益;除各章都列有重要思考題以外,還設有以“面面觀”(seeing both sides)命名的學術論壇,反映心理學發展前沿的問題,客觀地介紹爭議雙方的論述。例如第1章“自私是人的天生特性嗎?”第6章“心靈現象(Psi)是否真實?”和最后一章“擇偶方面的個體差異是源自進化還是社會學習?”都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啟發思維。此外,本書還包含了大量插圖和詳細的上網查閱資料的指導,實在是一本內容充實、圖文并茂的心理學基礎教材。
最后,由于本書材料新穎、觀點全面,我認為它不僅是一本入門的教材,對于心理學界無論哪一個分支的學者,為了不斷完善自我,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重要讀物。
(《西爾格德心理學——心理學導論》,(美)史密斯等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6.03,7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