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仁
2003年11月,羅馬尼亞組建國家監察署,著力整合政府內負有監察監管職能的機構,加強政府對經濟活動的監控和各種腐敗現象的打擊力度,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國家行政監察體系。
監察機關位高權重
羅馬尼亞監察體制獨特在何處呢?署長布倫古列斯庫介紹,國家監察署是一個具有法人資格的特設中央行政機構,隸屬于政府系列,由一名分管協調各有關監督機構的特派部長領導,位高權重。
羅馬尼亞實行的是“大監察”的概念。國家監察署為國家最高監察機關,其直屬的行業監督機構有國家環保監控局、國家建筑監察局、財政監察局、國家海關總署。另外,國家監察署還負責協調國家進出口監管局、勞動部下屬的勞動監察局等機構的工作。上述機構有責任向國家監察署署長報告其開展監察活動的情況,執行署長的命令及提出的工作措施。監察署還擁有協調政府各部及公共機構的內部監察工作的職責,就他們遵守法律法規的情況實施內部行政監察。監察署有權要求他們提供必要的信息。監察人員的監察檢查權受法律保護,其他部門必須給與協助。這樣,形成了覆蓋各行各業的國家監管體系。對此,布倫古列斯庫署長形象地把國家監察署比喻為操控控制面板所有按鈕的總操縱師,“按哪個部門,哪個部門就立即行動”。
訪問期間我們親身感受到署長確實是個大忙人,手機電話不斷,自己駕車“東跑西顛”,甚至就連歡迎宴會上他作為主人也姍姍來遲——因為他要親臨一場重大交通事故的現場。
貼近經濟重拳出擊
羅馬尼亞整合原本分散在政府各部門的監督監察職能,設立國家監察署統管監察工作,從而強化了監控力度,重拳打擊經濟領域里存在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整肅經濟秩序,創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監察署主要致力于反欺詐、反逃漏稅、反腐敗的“三反”工作,特別是對企業、出口、海關、金融、衛生等逃漏稅和貪污案件易發、高發領域進行直接監管,查處違紀違法的官員。
羅馬尼亞朋友列舉了一系列數據來說明他們工作的成效。2003年以前,羅國內生產總值為500億歐元,其中40%是未向政府申報和納稅的地下經濟總值。地下經濟活動包括貪污、受賄、走私、販毒、賣淫、販運軍火等。由于國家監察署的重拳出擊,目前地下經濟總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已經下降到25%。國家預算收入突飛猛漲,僅海關就增加了52%。與此同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反腐敗措施。國家監察署、反貪局、警察總署協同作戰,逮捕了一些貪官和公司老板。
羅馬尼亞朋友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個私企大老板,擁有三座煉油廠,幾年來,他與政府有關部門的官員內外勾結,在購買原料中逃稅,金額達1000萬美元。這個老板仰仗政府里有人給他撐腰而肆無忌憚。監察署了解情況后立即組織了由檢察院、警署人員參加的專案組進行調查。他們首先將各廠經理拘留隔離起來,切斷聯系,逐步挖出了政府里的腐敗分子。此案涉及70多個公司和部門,震驚全國,對于打擊偷漏稅、整頓市場經濟起了威懾作用。
行業監察有力到位
羅馬尼亞人在監察領域的改革創新令我們耳目一新,感慨頗多。目前在羅馬尼亞的經濟發展中,存在問題較嚴重的領域有金融、環保、建筑、勞工和外貿。他們針對問題有的放矢,將這些領域的監控機構收歸國家監察署門下,并升格為副部級單位,主管全國的本行業監察工作。以財政監察局為例,該局總部設在首都,在全國設有9個地區分支機構。財政監察局主要負責監督檢查國家有關金融財政以及商務方面的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預防和打擊挪用、詐騙、偷漏稅、走私及其相關的違法違規活動,重點集中在石油、煙酒、咖啡等行業。
座談中,我翻閱著對方提供的英文介紹材料,該局的英文譯名引起了我的注意(英文為Financial Guard,可直譯為金融警衛隊)。我問羅馬尼亞朋友為何譯成警衛隊?他們立刻笑了起來。原來,財政監察局以及環境監控局都享有司法地位,監察人員工作中可以佩戴武器,可以對生產、儲藏、運輸中的違法物資予以查封、扣留?!八麄兙拖窬l一樣時刻護衛著國家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