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腐敗應引起重視
《廉政瞭望》第七期的“聚焦”系列文章“城鄉規劃之恙”以雄辯的事實,深入剖析了規劃腐敗的種種危害,值得有關部門重視和警惕。
該文所揭示的規劃方面存在的問題,筆者頗有共鳴。隨著經營城市和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規劃腐敗有愈演愈烈之勢。首先,是規劃意識的淡化。我國城市建設和發展長期走的是“長官意志”的路子,規劃只是唯唯諾諾的“奉旨作業”,從屬性太強,角色定位不鮮明,因此淡出人們的視線。其次,是規劃責任的虛化。雖然《規劃法》有“不能擅自更改規劃”的規定,但并未對“若更改規劃應經過哪些程序”作出具體而嚴格的界定,更未對“一旦違反規定將受到何種懲處”作出明確規定,如此導致規劃的隨意性太大,嚴肅性和權威性沒有得到體現。最后,是規劃過程的暗化。規劃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業務,民眾本就不甚了了,加之其過程又是“封閉運行”,缺乏來自外部的有效監督,腐敗痕跡不明顯,隱蔽性極強,除非出現大的“異樣怪狀”,一般不易被察覺。 ——周 惠
保持輿論監督特色
我是參加工作后才認識《廉政瞭望》的,從見到她的第一眼起,我便被她特有的內涵迷住了,現在她已成了我的“最愛”。
工作中,各類報刊見多了,看厭了那些充滿公文氣息的文章,覺得《廉政瞭望》這一“異類”有嚼頭,品味起來大快人心。
我看見有的讀者留言說,《廉政瞭望》應該多宣傳報道一些正面的。但我覺得客觀報道現實社會正是貴刊賴以生存的基礎,基礎是不能動搖的,報道先進事例當然需要,但喪失了輿論監督權,就沒有自己的特色了。
愿貴刊能堅持本性,加強輿論監督,為反腐倡廉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秦燕鵬
重視保護干部的合法權利
讀了《廉政瞭望》第六期上的“‘4·3血案敲響官員安全生態警鐘”這組文章,我為一些正直官員被生死威脅迷霧籠罩而痛心。我們的國家應當出重拳打擊那些惡意恐嚇甚至傷害堅持原則、敢于同腐敗現象作斗爭的正直官員的人,才能剎住歪風,伸張正義。由此,我不禁想到了我們農村的一些基層干部,特別是村干部,他們在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政策法規的過程中有多難,特別是計劃生育工作,本是按政策法規執行,可有些工作對象就是不理解,認為村干部可惡,對自己違反政策法規的錯誤認識不足,于是就想方設法報復村干部。對在職村干部來說,基層政府還能加以保護或彌補其損失,而有些離任村干部則沒有哪個管了,你遭報復是自己的事,這令離任村干部很寒心。——林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