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 袖
一個通過鋼琴九級英語六級,并獲得全國女子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已被清華大學提前錄取的女孩,為了證實自己的實力依然參加了高考,并以702分的成績登上了今年甘肅省高考理科狀元的寶座。矚目成績的背后,女孩沒有請過家教、沒有上過輔導班,更讓人感嘆的是,女孩高中段的學習甚至沒用父母管過——如此成功卻又讓父母省心的孩子,是天下多少父母期盼的啊。這位女孩便是蘭州一中數學實驗班的周文涓。
小小女孩自學拼音看童話
17歲的周文涓個子不高,隨意的休閑裝,馬尾辮,戴一副眼鏡,依舊充滿孩子氣。周文涓從小就聰明伶俐,模仿能力很強。姥姥喜歡從早到晚地聽收音機,周文涓也跟著聽音樂學唱歌,并且很快就能跟著一起唱。兩歲時,姥姥買來一本唐詩,每一首詩都配了漂亮的插圖,讓姥姥驚奇的是,周文涓很快就將這些古詩背會了。大人任意指著一幅插圖,周文涓都能背出下面的古詩。母親自勝新來看女兒,見女兒如此長進,就和自己的母親說,既然文涓的記憶力這么好,不如背詩的時候讓她一個字一個字指著背,慢慢地就能認些簡單的字了。這個方法真的靈驗,周文涓果然認識了不少字。后來姥姥又買來本子和鉛筆,開始教周文涓寫字。
周文涓特別喜歡看童話故事,為了能讓她多識字多看童話故事,白勝新買來一套學拼音的磁帶,每天用錄音機反復播放,就這樣,周文涓竟然學會了拼音!這讓白勝新欣喜地看到了女兒的自學能力。認識拼音后,女兒的閱讀范圍立刻廣泛了。女兒每看完一本書講出大概內容后,作為鼓勵,白勝新會接著買下一本新的童話。很快,家里堆了高高的幾摞童話書。
4歲多,周文涓的識字量已達2000多個,甚至可以讀成人的報紙了。白勝新帶女兒到單位玩,同事開玩笑,讓周文涓給大家讀一段《蘭州晚報》,周文涓真的讀下來了。大家覺得不可思議,就挑里面的字考周文涓,結果周文涓都認識。這么小的孩子竟然會讀報,讓眾人驚奇不已。
白勝新也想過送周文涓上幼兒園,但周文涓覺得那里總讓孩子規規矩矩地坐著,還不如自己在家讀童話自由自在,所以不愿意去。大人也就只好由她了。這樣,周文涓的童年不是玩就是和童話打交道。
1994年9月,5歲的周文涓就上了小學。由于年齡小,周文涓剛開始不太適應學校的環境,上課時她想起什么就起身走掉了。老師正在寫板書,轉過身來,咦,怎么少了個學生?還得出來找她。當周文涓終于明白要遵守上課的規矩后,麻煩又來了。她總是急著要上廁所時才舉手,可等請完假再往廁所趕就來不及了,小家伙還為此尿了幾次褲子。雖然自理能力差點,但周文涓的學習成績一直不錯,這得歸功于她自學拼音看童話的結果。
好習慣讓孩子受益家長輕松
白勝新說,小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全看家長怎么在上面描繪,一開始就讓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讓孩子終身受益,就連大人也跟著輕松。
周文涓上學后,白勝新和丈夫沒有給女兒任何壓力,只是注意培養她的學習習慣,每天回家后休息半個小時,換衣服、吃點水果,然后就要求女兒一鼓作氣地把作業寫完。一年級的作業少,如果女兒認真寫,肯定在家長下班前寫完了,如果哪天發現周文涓沒有認真做作業,而是邊寫邊玩拖延了時間,白勝新就不客氣了,會狠狠地收拾一頓。有時是罵幾句,有時也會給幾巴掌。而周文涓如果及時完成了作業,也會給她獎勵,讓她下樓和小朋友們玩,或者滿足她的一個小要求。同時,白勝新還幫助女兒養成了自查的習慣,就是每天做完作業,先讓她自己檢查,然后再由家長查,查出來錯的就要找原因,為什么做錯了,剛才為什么又沒檢查出來。時間長了,周文涓明白無論如何作業是第一位的,是一定要完成的,所以為了多點時間玩就會爭分奪秒地把作業寫完,還要保證正確率,否則要查要改也很麻煩。
白勝新堅持不陪讀,但不陪讀不等于放任自流。家長得關注,學到什么進度,到哪里可能遇到問題,學得好不好,家長都要心中有數。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要義不容辭地伸出援助之手,只有幫助孩子度過難關才能保持學習熱情,才能讓家長繼續“省心”。
小學三年級有作文了,周文涓的弱勢顯出來了。由于她的生活經歷比別的孩子淺,作文的口語特別多,很多想法都很幼稚。周文涓有次天真地問媽媽,為什么大家都說我傻乎乎的呢?白勝新把女兒抱在懷里,你不是說自己是在童話故事中長大的嗎?童話和生活還是有距離的,從現在起你要走進真實的生活。于是,白勝新給女兒買來好幾本優秀作文,每天聲情并茂地給她朗讀,讓她感受語言的正規用法、描述事物的準確性。漸漸地,周文涓的作文成績上來了。除了作文,文章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分析,也是周文涓的弱項,白勝新就和她一起分析,還通過看動畫片談觀后感促進她對作品對生活的思考,過了一段時間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白勝新非常注意培養周文涓的獨立意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根據她的愿望選擇業余愛好。周文涓選擇了鋼琴。白勝新說,買一架鋼琴要花掉很多錢,而且買來就要做好彈十八年的準備,你能堅持下來嗎?周文渦不知道怎樣回答。白勝新就說,那你好好想想,給你三天時間,三天后你答復我。過了三天,周文涓認真地跟媽媽說,我還是想學鋼琴。于是白勝新就滿足了女兒的心愿,而周文涓也一直沒忘記自己當時的承諾。就這樣,小學初中,周文涓一直練琴不輾,一直過了鋼琴九級。
除此之外,白勝新還培養女兒養成了另外幾個學習習慣:一是適應老師的習慣。讓女兒知道現在要適應老師,將來要適應社會,不能稍不如意就埋怨,而是要用眼睛向內,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適應,和老師共同進步;二是自己留作業的習慣。老師的作業不見得適應所有的學生,如果自己已經切實掌握了,則跟老師商量,換些自己不熟悉的需要深入的那一個知識點來做;三是做錯題集的習慣。充分發揮錯題的作用,找到相關類型的再做,做透,以后保證不會在同一個地方摔跟頭;四是篩選資料和自學的習慣。說到底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學習資料,再加上自學能力,就會無往而不利。
2003年7月,周文涓以中考狀元的優異成績進入蘭州一中數學實驗班。由于班上的孩子都是進入一中后又參加了學校的兩次考試后才確定的,全是數學方面的尖子生。進入這個班后,用大家的話說,目標就是那七所重點大學了。大家都卯足了勁,你追我趕,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作為第一名的周文涓自然更加擔心掉隊,上進心促使她更加努力。
周文涓的學習全憑自己的感覺來調整,如果這一段時間覺得不錯就堅持下去,如果遇到什么不顧她就會停下來思考、總結,哪一門課那一段,然后再有針對性地買些教輔材料,自己攻克——如此強的自學能力,當然離不開媽媽的功勞。所以,對很多如臨大敵的考生父母而言,周文涓的父母反而輕松地度過了高中三年時間。
費心才培養出省心孩子
說到周文涓的成績,白勝新感慨地說其實每個孩子都可以成功,全在于家長怎么調教。她知道有很多父母為孩子的學習操碎了心,請家教報輔導班,自己也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