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麥
[新聞切入點] 美國的一項研究說,低收入的打工仔才是最快樂的人群!許多人都認為,工作、出差、購物、照顧子女等活動是壓力的來源,而高薪者每天都在這些方面花上較多的時間。人們最享受的活動包括約會朋友、看電視、聽音樂、閱讀等,其中年薪低于16萬元的人每天都有35%的時間享受這些活動,但年薪越過77萬元的人,則只有23%的時間可以從事這些活動。那么,我們身邊的男人們,是否也認同這樣一個觀點呢?

向往更高的薪水
有人如此形容30歲男人的“八呢”生活:世界大著呢,孩子小著呢;事情多著呢,鈔票少著呢;別人笑著呢,老婆罵著呢;日子長著呢,俺正忙著呢。30歲對于男人來說是個檻;成家立業儼然成為而立之年的標志。絕大多數男人心中多少有承擔著養家糊口重任的沖動。而這一切就需要錢來支撐,因為,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在我們的調查里,絕大多數的男人都表示對目前的薪水很不滿意。在被問及“你的薪水有多高”的時候,他們謹慎地選擇了避免說出具體數字,用一些模糊的詞語來回答,比如“少得可憐”、“不高”、“湊合”、“還是不滿意”、“還好”。31歲的黃先生目前是一家世界500強的公司部門業務主管,月薪在兩萬元人民幣,可他還是不覺得滿足,“常人眼中我應該是個幸運兒了,可是來自現實生活的危機感總會讓我覺得薪水不夠高。”剛剛畢業3年的小許則表示,雖然每月能夠掙上五六千,可是房租開銷和交個女朋友,剛好養活自己,卻無法給父母一些錢。
對于中年男人來說,他們面臨著養老的問題,其中包括贍養自己的父輩和自己的養老金的儲備,因此,高薪水對他們來說無疑更具有誘惑力。
高薪沒有統一標準
那么,在男人的眼中,怎么樣的薪水才算高呢?
在百度貼吧里面,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是:“人的欲望是不能停止的,即使你有一個億,還是想要更多的!”
接受我們調查的眾多男士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去年剛畢業的小吳認為,“我覺得現在要是能拿到四五千的薪水就已經比較滿足了;況且我覺得現在主要還是需要學東西,掙錢的機會以后多的是。”其實,像小吳這種知足的心態在眾多80年代的小伙子身上得到了共鳴。他們的要求不高,只要能滿足游山玩水的樂趣就足矣。
相比較之下,已經完成成家立業的中年男人對于薪水的要求則顯得比較明確。比如今年40歲的鄧先生,結婚8年,女兒6歲,擁有一份令人羨慕的職業。但他對此并不滿意,“現在的薪水除了供房外維持家用沒有問題,但是積蓄很少,希望在兩年之后能夠跳槽到一家國際銀行,目標是年薪10萬-20萬左右。”
很多人說:遇到想買的東西,只要考慮喜歡不喜歡,而不是舍得不舍得,那就說明錢夠用,薪水夠高。但是,這只是理想的狀態,具體到每個人的身上又有自己的一套標準。
高薪水不等于快樂
高薪是否能有快樂?這個問題顯然比上面的兩個問題更復雜。“快樂”是什么?究竟如何來理解?現代漢語詞典給出的解釋是“感到幸福和滿意”。既然是滿意,那么首先得有愿望。但是在我們的采訪里,超過2/3的人對于“薪水高”的標準根本無法確定,對于一個自己也不清楚的標準去滿意,顯然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也有人說,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目標,這不能一概而論,顯然這個“目標”絕非一個代表薪水的數字,它更多的可能包含著其他人生目標、理想等。
再來看看那些有預定“愿望”(目標)的男人們,他們又分為兩類,一類是目前沒有達到目標的,一類是已經達到目標的。屬于第一類的男人們的回答普遍比較難以確定,諸如“可能會吧”、“應該會快樂的”、“很難說”等。他們的顧慮來自于對以后未知生活的迷惘,當然其中也包括自己是否能夠實現愿望的懷疑。再看第二類,顯然,他們拿到了預期的薪水,達到了滿意的狀態之后,那么他們能夠達到快樂的另一半——“幸福”嗎?
“幸福”的解釋,一是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二是(生活、境遇)稱心如意。歸納起來,無非是一種生活狀態,與心情有關,與金錢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