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行
“面子工程”:政府負債1萬億
據統計,目前中國的600多個城市中,竟有183個城市提出要建國際化大都市,30多個城市提出要建中心商務區。這種“面子工程”帶來的是透支和日漸匱乏的發展資源浪費。截至2004年底,全國各地投資的建設項目拖欠的工程款高達700億元。國務院發展中心估算,全國各地政府債務至少在1萬億以上。
決策失誤:15年損失5000億
決策失誤,禍國殃民。據估計,“七五”到“九五”期間中國投資決策失誤率在30%左右,資金損失大約在4000億到5000億元。
公款消費:一年吃掉一個“三峽”
長期以來,中國行政職務消費由于是由財政大包大攬,因而產生了不少弊端。公車私用、私客公待、大吃大喝等奢侈浪費行為就是這方面突出的表現。
北京市作過一項統計,中高檔以上的飯店,單位消費或公款消費占七成。據報道,全國一年公款吃喝在2000億元以上,相當于吃掉一個三峽工程。
圈地空置:開發區規劃面積超過城鎮建設用地總量
據審計署的一份審計報告披露,前些年各地跟風似地建立“科技園”、“大學城”和“農業示范園”等各類名目的園區,普遍存在違規圈占土地的現象。據國土資源部統計,在這數以千計的開發區中,經國務院批準的僅占6%,省級批準的占26.6%,其他省級以下開發區占67.4%。據統計,全國各類開發區規劃面積達3.6萬平方公里,超過了全國現有城鎮建設用地總量。
體制缺陷:26:1與“十羊九牧”
20多年來,中國進行了多次精兵簡政和機構精簡工作,但在一些地方,公務員裁員只是“換湯不換藥”。現在,平均每26位平民就要養活一名官員,與改革開放初期的67:1和10年前的40:1相比,吃皇糧者所占總人口的比重攀升之快,也是史無前例的,令人堪憂。
盲目建設:電信網絡浪費2000億
一個小鎮兩個發射塔并立、一條馬路四五條光纜并行的現象,已成為電信業盲目重復建設的寫照。
理論上,全國有一個省際干線光纜就已經足夠,但目前每家電信運營商都有自己的網絡,而建設一張干線網往往投資200億元人民幣以上,現在并行的五六張網絡,總投資額度已經超過1000億元,分別屬于中國電信、移動、聯通、網通、鐵通。
在全國建一個自己的接入網要花多少錢?據知情人士透露,大概要四五百億元。也就是說,如今的五大運營商有四家需要自建接入網,總共需要2000億元左右。而從使用的角度講,有一個接入網就足夠了。面對如此浪費,難怪原中國聯通董事長楊賢足大發感慨:“電信網絡的浪費數額,相當于建幾個三峽了。”
辦公擺闊:機關用電=8億農民生活用電
北京市曾對全市48家市、區政府機構2004年的能源消費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8家政府機關的人均耗能量、人均年用水量和人均年用電量分別是北京居民的四倍、三倍和七倍。其中,政府機構的人均年用電量最高值達到9402千瓦時,相當于北京居民488千瓦時的19倍。也就是說,一名政府公務人員一天的最高耗電量,夠一個普通老百姓19天的生活用電。一組來自國家有關管理部門對2002年中國政府機構能耗情況的統計數字更是驚人:“能源費用超過800億元,機關電力消耗總量占全國總消耗量的5%,接近全國8億農民生活用電水平。”
政策誤區:學英語每年空耗3000億
有專家撰文指出,全民強迫學英語是最大的浪費,英語必修必考,既空耗了大部分學生的時間與精力,又給中國教育帶來嚴重的內傷,已經造成嚴重消極后果。據一個粗略估算:全國每年的教育投入(政府投入加民間投入)保守估計為6000億元,英語空耗加上學制過長等空耗,每年約耗費3000億元。
低效投資:600億治不了淮河
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隨著沿淮鄉鎮企業大規模發展,大量工業污水不經任何處理徑自排入淮河,造成淮河水質迅速惡化。
1995年,國務院頒布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大規模治淮花去了中央和地方大量的財力和人力,僅兩個五年計劃就投入了600億元。然而,十年過去了,淮河水質基本沒有變化。
環保專家感嘆,淮河流域小造紙廠產值累計不過500億元,而治理其帶來的污染投入600億還沒能使其改觀,達到生態功能水標準還不知要投入多少錢。
資源高耗:煤炭開采浪費280億噸
中國礦業開采浪費驚人,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原局長張寶明曾痛心地說:“中國從1980年至2000年的20年間,煤炭資源就浪費了280億噸。”
據了解,目前全國擁有各類煤礦2.8萬座,其中產量約占全國煤炭產量35%的鄉鎮和個體小型煤礦2.6萬座,這些煤礦的回采率平均只有15%~20%,每挖一噸煤要消耗5~20噸資源。專家測算,20年內,中國至少還將有1180億噸煤炭資源被浪費掉。
(據《華人時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