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知識爆炸”積累起來的巨大科技動力,特別是信息技術和交通運輸技術的空前發展,推動著經濟全球化以排山倒海之勢席卷著世界各地,從而導致各國商品、資本、技術、服務和信息轉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國間人口遷移的規模增大和速度加快。今天,國際遷移已經成為全球化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但是,國際遷移并不是一個新的現象,而是自古有之。15世紀末16世紀初,“地理大發現”使得歐洲人口大規模遷移到了美洲,這被稱為是第一次世界性大規模遷移。爾后,國際遷移繼續進行,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殖民者將非洲黑奴販賣到了美洲,強迫他們從事最繁重的種植園勞動和礦產開采。這被稱為是被動移民。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大發展,世界上出現了第二次大規模國際遷移高潮,移民人數總計約1億人以上。20世紀90年代以來,出現了第三次世界性大規模移民浪潮。
由于時代不同,本次國際遷移呈現了不同于以往的一些新的特點。
首先。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的主動遷移成為本次國際移民的重點。根據聯合國人口與發展委員會的一份報告,1990~2005年,國際移民人數平均每年增長1.4%。國際移民的3/4集中在28個國家,其中1/5在美國。1990年國際移民中有53%生活在發達國家,到2005年這一比例已經提升到61%,其中1/3在歐洲,1/4在北美。
其次,歐洲是本次大規模國際移民的受益者,但同時也受到越來越重的移民壓力。眾所周知,歐洲許多國家人口結構失衡,出生率低,人口老齡化加速,出現結構性勞動力短缺;經濟全球化加劇了競爭,為了降低成本,歐洲企業愿意雇傭價格低廉的外來移民;同時,歐洲國家對科技人才的需求大。外國移民的進入,滿足了它們在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方面的需要,彌補了它們在勞動力數量上和質量上和地理分布上的缺陷。然而,外來移民的大量涌人也對歐洲構成了挑戰。1990~2001年,歐洲聯盟成員國內,外國移民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以不可忽視的速度上升,1990年為4.1%。到2003年超過了5%,絕對數字超過2000萬人。在意大利,移民人口的增速尤其快,1991年在全國人口普查中接受普查的外國移民人數為356159人,到2001年達到1334889人,10年之內增長了2.7倍。外來移民不僅流量增速加快,而且其文化背景非常復雜,例如意大利目前已經成為了來自約200個不同種族的移民新家園,這為歐洲移民接受國帶來了新的社會問題和文化融合問題。
再次,愈演愈烈的非法移民成為困擾發達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的一個綜合性難題。發展中國家的居民越想移民到發達國家,發達國家限制外來移民的法律體系和管理體制越嚴格,從而也使得偷渡的利潤越高。交通和信息工具的現代化大大加快了偷渡的速度,致使非法移民的人數成倍增長。僅2003年一年,意大利共發現外國非法移民8355人,拘捕了284人。扣押運送移民船只85艘。不僅如此,非法移民往往還與販賣人口、跨國犯罪聯系在一起,威脅著移民流入國的安全。
如何面對國際移民帶來的新挑戰,歐洲聯盟及其成員國的學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本書刊載的意大利該領域著名學者的文章從不同角度對歐盟及意大利外來移民狀況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對今后的移民政策、有效管理移民流動提出了有益的建議。
二戰后,全歐華僑華人只有1萬多人,現在已經發展到。100萬—150萬人,在半個世紀內增長了100多倍。但是,我們時歐盟及其成員國的移民政策、時中國海外移民在移居國展現的民族問題都缺乏足夠、深入的研究。同時,妥善管理全球移民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中國政府重視并積極參與移民領域的國際合作,已與包括亞太和歐盟國家在內的加多個國家開展了打擊非法入境活動的合作。我相信,本書對中國學者和相關政府部門的官員了解世界各國,特別是歐洲/意大利的移民及移民政策的發展趨勢、促進中國對國際移民研究會有所幫助。這是出版本書的初衷之一。
(摘自《移民與全球化》前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