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營銷呼吁創新的時代,很多企業、商家常常苦嘆自己的終端渠道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于是,很多廠家紛紛采取了分渠道方式來進行產品銷售,比如,寶潔P&G產品、華碩筆記本,多年以來,就一直采取分渠道運作的通路模式,而金劍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分銷通路的成功。
分銷渠道多樣化以及推廣費用有高有底,落差很大,顯然長期下來容易導致價格制定不能統一,這種不統一的價格策略其實應該算是合理的現象,一旦失度那就變的異常了。 當然,對于一家企業,一種產品因為采取了不同類別的銷售渠道,所以價格設定不當,自然要出現“竄貨”、“壓貨”等不健康的競爭現象,讓部分分銷商利益受損從而導致企業最終受損。因此,科學、合理的價格設定至關重要。那么,分渠道營銷,價格策略應該如何在分渠道面前,謀時而動呢?
要解決分渠道營銷中的價格策略問題,避免分渠道通路“竄貨”現象,必須立足渠道本身,進行細分和定位,因時因地推廣不同的產品,制定合理的價格體系。價格的設定,也應立足銷售渠道的細分與定位,有條不紊的進行到底。其實,價格的設定有參照物,不能隨心所欲。不同的銷售渠道,其運營成本和操作模式是不同的,因此,在價格的設定上,也應該“量體裁衣”、“看菜吃飯”,立足差異化的銷售通路,制定不同的價格執行模式。
我們知道,細分的銷售渠道通路一般分為流通渠道、特殊通路、零售終端三種,當然分銷渠道的多樣化同樣要求價格策略理應走差異化的道路。
主打流通渠道價格,偏“低”一點也無防!
這種通路主要是指各級批發市場、批零商店等銷售通道。放任式經營管理,購物環境一般,運營成本低,這些特點決定了產品適合大進大出,所以產品完全可以制定一個相對較低的價位,做大做足銷量,以銷量來拉動產品利潤。
的確,主打流通渠道是產品出銷量,擴大市場占有率、覆蓋率,提升影響力的重要通路。對醫藥保健品、糖煙酒、化妝品等快速消費品行業來說,這種渠道肯定是迅速啟動樣板市場,搶占商機的機遇。這種流通渠道竄貨、價格倒掛、壓貨等現象經常出現,因此,需要制定和執行較為穩妥的價格策略。
在價格的制定上,主打流通渠道的價格可制定低價,即企業出廠價,產品在具體流通的時候可以由業務員或營業員向客戶開據發票。還有月度返利價格,即為了控制通路,避免竄貨,而設定的正常返利,一般是第二月結算。追加政策也是很好的價格策略,即為了鼓勵核心經銷商或重點客戶,而設定的追加投入、促銷、坎級政策。流通上的開票價格一般都是給予經銷商或代理商的價格,因此,在價格的設定上,要低于特殊通路和零售終端的直供價格,況且,有些零售終端或特殊渠道進貨有時會從流通的批發市場采購,作為廠家,必須預留價差,以合理通路利潤分配,促使銷售渠道暢通。
特殊通路價格,偏“高”一點屬常!
非常規的通路是指介于流通、零售渠道之外的第三種銷售通路,主要是指事業單位、居民小區包括團購等,它的特點是消費群體特定,或購買、消費集中,一般是大客戶購買,須有一定人際資源或社會關系,相比于流通和零售渠道,特殊通路運營成本相對較低,但團隊的綜合素質和操作水平要求較高。
可見,上述單位、小區等特殊渠道是企業利潤的一種“主宰地”,因為它費用投入相對較小,操作簡便易行,因此,越來越被一些醫藥保健品、快速消費品廠家所津津樂道,并爭相效仿。所以,正因為這種分銷渠道不易切入,但回報利益較大,所以特殊渠道產品價格的設定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廣泛,比如,疏通關系需要投入的“人情費”;日常客情投入及開發的費用,比如定期舉行的茶話會、座談會、郵遞宣傳資料等日常投入費用。特殊渠道的產品設定務必堅持“高質、高價”,即質量要有保障,產品要有賣點,服務要有價格,價格定得偏高些同樣視為良性的策略。
零售終端差異化價格策略,市場利潤“俏”一些!
筆者這里所指的零售終端,主要是以零售為主的各類商超、賣場、連鎖店等。我們知道,這類零售終端特點是品類比較齊全,一般是統一或集中配貨,購物環境好,管理精細,運營成本高。因此,企業通過這類終端分銷商品時,應當采取差異化的價格策略。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差異化的價格策略:
眾所周知,商超、賣場、連鎖店等零售終端,是企業推廣品牌、拓展形象、攫取利潤的主流銷售通路。近年來,由于大大小小的企業商家一窩蜂地做品牌、進商場,導致這類通路的市場競爭異?;鸨?,終端單位面對蜂涌而至的產品,底氣足了起來,不斷提高進場費、條碼費、節慶費、促銷費等等費用,慢慢下來,很多廠商拒之門外。但零售終端作為未來醫藥保健品、快速消費品銷售的主流渠道,廠家還得必須予以科學合理利用。零售終端的價格設定至關重要,必須立足商超等實際條件限制和產品本身的消費人群,打差異化策略。其價格制定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各種“費用”壓力,即進場費、堆頭費等名目繁多的費用。還要考慮增值稅票費用,企業所要承擔的稅收部分,同樣被算到產品成本及價格中。企業需要額外增加的人員費用,諸如促銷員、導購員或理貨員的工資、補助等也是產品定價的考慮因素,商超零售渠道價格的制定,還可以采用倒推的方法來定,即通過合理分配廠家、經銷商及賣場利潤,來最終確定出廠價,此種方式也是一種較為科學與合理的定價方法。零售終端供貨,分為經銷商供貨,或廠家直供兩種方式,但不論哪一種,都倡導分產品、分品項進入,零售終端產品與流通類產品分開運作,因為,零售賣場在產品性能、產品檔次、產品內外包裝等方面都有別于流通渠道,因此,分開運作是一種長線的操作方法,其價格的設定可以遵循“偏高不偏低”的差異化策略制定,只有分渠道、分產品來進行價格設定,渠道成員之間的利潤才能更好地保障,市場利潤才能更“俏”一些。
分銷價的高與低,應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尤其是一部分醫藥保健品中、小企業,往往在產品終端推廣中采取“一棍子打死”的偏激做法,不論是在流通終端、零售終端還是特殊渠道,產品一律執行同一個價位,不可否認這種做法可以有效地規避市場風險,減少竄貨等不規則手段的出現,但是企業長此以往誓將產品統一價格進行到底的機制,會讓產品銷量大大受阻,這種做法無疑是以犧牲產品銷量為代價的,劃不來!
當然,筆者贊同一些企業,尤其是名品牌、大投入的實力企業采取的分品項、分渠道差異化的運作模式。即不同的品牌,不同的產品,運作不同的渠道,以此來維護市場秩序,避免價格倒掛、市場竄貨等惡性競爭行為的蔓延滋生。舉個反面的例子:在南通市場上,華夏長城的“一品天香”、“酒莊”、“94”既在商超走貨,同時也在酒店流通。據筆者了解,“華夏長城94”在商超的零售價格為單瓶88元,而它給酒店代理商的價格為80元/瓶,并且廠家對終端的指導供貨價在每瓶98~108元之間。這就直接導致了酒店供應商的價格比商超零售價格還要高出10~20元/瓶,尤其是在商超搞特價活動的時候,商超的零售價格和酒店供應商的出貨價相差就更大,導致酒店終端對華夏長城供貨商的不滿,由此導致了終端壓款、壓價等惡性行為。
在該市場終端通路上,“華夏長城”推出的“一品天香”是針對張裕的“世紀干紅”有備而戰,初衷是作為渠道產品,主要面對餐飲終端。指定終端供應價為每瓶22~23元,終端售價28元。但是,隨著市場運作的深入,“一品天香”也擺上了商超的貨價,售價在每瓶23元上下。同一產品不同的渠道價格致使它的產品體系看上去非?;靵y,也導致了渠道竄貨。
上述例子告訴我們,分銷產品價格的制定高低與否,關乎企業市場運作成敗和企業利潤大小、戰略得失的頭等大事。不論怎么樣,產品價格的設定要做到高與低適中,謀時而動,有所為有所不為,企業、商家應立足并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制定,切不可急功近利陡然哄抬價格,更不能憑主觀臆斷拼命的壓低產品價格。分銷價格只有與不同類別的終端流通市場很好地接軌,產品才能在分銷市場上有強勁競爭力,才能最終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才能達到經銷商獲利,消費者滿意,廠家贏利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