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現行消費稅制存在的制度缺陷和改革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建議。
1994年稅制改革以及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而適時進行的稅制調整,逐步形成了我國現行的稅制框架,建立了一個和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科學的、合理的稅收體系。尤其是1994年稅制改革對流轉稅的重大調整,如對原有增值稅、營業稅稅制的重大改革,特別是增設了消費稅,使我國的流轉稅收制度更加科學、完善,為國家積累了大量的財源,為我國的市場經濟制度以及各項事業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財力保證。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不斷變化,消費稅已不適應實際情況的需要,應盡快對消費稅進行調整和改革,以完善、優化消費稅制。
一、調整和改革消費稅的必要性
消費稅作為流轉稅的主體稅種,從開征到現在,在組織稅收收入、引導正確的消費方向、形成合理的消費結構等方面都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但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結構的不斷變化,消費稅的調整和改革顯得相對滯后,已不適應實際情況的需要,其稅收杠桿作用的發揮受到限制。從現行消費稅的稅目、稅率和征稅環節來看,對于保護大眾消費和調節高消費的力度都不夠。
(一)現行消費稅的征稅范圍存在欠缺
1994年開征消費稅時其征稅范圍設置的11個稅目,比較符合當時的實際消費水平,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消費結構的不斷變化,一些稅目繼續作為課稅對象進行征稅已不合時宜,也沒有必要。如,啤酒、黃酒、化妝品和護膚護發品等現在基本上屬于大眾日常消費品甚至是生活必需品,繼續征稅不利于保護大眾消費,也起不到調節高消費的作用;再如,對酒精、汽車輪胎等生產資料征收消費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業的稅收負擔,不利于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因此,必須適時加以調整。
(二)現行消費稅稅率的調節杠桿作用難以有效發揮
西方最優稅收理論認為,商品稅稅率的高低取決于商品的需求彈性,應對與休閑相互補充的商品適用高稅率,征收較高的稅收。而現行消費稅稅率的設計在這方面顯然存在不足,如化妝品、護膚護發品的稅率偏高,而汽油、柴油、小汽車的稅率偏低。另外,現行消費稅稅率的設計依據單一。如,白酒、啤酒、貴重首飾、小汽車等并未將價格因素考慮進來,不利于保護大眾消費,不能起到調節高消費的作用。
(三)現行消費稅在生產環節繳納且在價內征收,削弱了其調節消費的力度
消費稅由生產企業在生產環節繳納且價稅合一,這雖然有利于控制稅源、便于征收,但占用了生產企業的資金,增加了企業的財務成本。同時,由于消費稅實行了價內稅,價、稅不分,客觀上造成了價格上的稅收概念混淆,消費者并不能切身感受到消費稅的存在,使消費者產生認識上的誤區,消費者對已付出的消費稅稅金認識不清,淡化了納稅觀念,隱蔽了國家稅收,調節力度不夠明顯。另外,價內稅與價外稅并存,也給會計的核算工作和統計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
二、調整、優化消費稅制的對策建議
(一)調整消費稅的征稅范圍,改限制型消費稅為中間型消費稅
當前,消費稅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對征稅范圍的調整,對消費稅的稅目進行合理的增刪,將一些目前已不適宜再征稅的普通消費品從稅目中剔除,將一些高檔消費品納入消費稅的征稅范圍。這既能增加消費稅收入,引導、調節消費方向,又能發揮稅收的分配職能,緩解貧富差距,維護社會的公平與穩定。征稅范圍的調整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取消一些屬于日常消費品和基本生產資料的稅目,降低低收入階層的稅收負擔。如黃酒、啤酒、低檔化妝品和護膚護發品以及酒精和輪胎等。2.將一些高檔娛樂項目和服務項目納入消費稅的征稅范圍,以抑制高消費并緩解貧富差距。如高爾夫球、保齡球、歌舞廳、酒吧、洗浴中心等。3.增加對奢侈消費品征稅,以引導消費傾向。如高檔住宅、高檔時裝、名貴手表等。4.配合國家政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環境,降低能源消耗,對污染環境的產品、能源消耗大的產品開征消費稅。如一次性木質筷子、一次性電池、裘皮制品等。5.可以考慮將筵席稅納入到消費稅稅目中,抑制吃喝風,減少鋪張浪費,凈化社會風氣。
(二)優化消費稅稅率體系,加強稅率的杠桿作用
現行消費稅在稅率設計上不盡合理,特別是某些稅目的稅率缺乏調節力度。1.某些稅目的稅率偏低,應適當予以提高,如小汽車、汽油,特別是應對大排量汽車征收較高的消費稅。近年來我國的汽車消費特別是私人汽車的消費發展迅速,對道路、交通、城市建設、城市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交通事故和能源短缺,提高了社會成本,增加了社會福利損失,并且私人汽車消費者一般是高收入者,依據誰消費誰負擔的原則,私人汽車的消費者,這些相對的高收入者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提高小汽車、汽油的稅率,一方面可以提高該消費品的私人邊際成本(MC),既可用增加的稅收彌補社會邊際成本(SMC),也可適當放緩私人汽車的發展速度,為城市建設和道路改造爭取時間;另一方面還可以起到緩解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的作用;2.細化稅率檔次,拉開稅率距離。如,白酒僅以制酒原料分為兩檔比例稅率,化妝品并未進行檔次劃分。在稅率設計上應引入價格因素,進一步細化稅率檔次,按價位高低適用不同的稅率;小汽車也應在細化汽車排量的同時引入價格因素,進一步細化稅率檔次,拉開稅率距離。3.對高檔娛樂項目、服務項目和奢侈消費品應從高適用稅率,以引導消費傾向、抑制高消費并緩解貧富差距。如高爾夫球、保齡球、歌舞廳、酒吧、洗浴中心、高檔住宅、高檔時裝、名貴手表等。4.對餐飲、筵席等稅目可適用累進稅率。
(三)將消費稅在生產環節征收改為零售環節征收
從征收成本的角度來看,中國歷來把流轉稅放在流轉環節而不是最終消費環節征收。為了保證低廉的課征費用和較高的征收效率,消費稅通常通過實行單一環節課稅。按中國現行方式,除了黃金飾品、鉆石等,基本都在生產環節采用“從量定額”和“從價定率”兩種方法計征。這有利于降低稅收征管難度、加強稅收的稅源監控。從這一點上來說,政府征稅的私人邊際成本確實較低,但是,整個經濟為此付出的社會邊際成本卻很高。在生產環節課征消費稅,會占用生產企業的資金、增加企業的財務成本、造成資金的巨大浪費,同時也帶來了企業嚴重的消費稅避稅傾向,反過來又增加了征管難度,降低了征收效率。
按國際通行的做法,消費稅繳納通常在零售環節完成。在零售環節征稅,不僅可以克服上述缺點,而且有利于擴大征收面,有利于全民納稅意識的培育,同時對理順分稅制也有一定作用。因此,將消費稅改在零售環節征收可以揚長避短,由此而來的征稅成本的增加和征管難度的提高可以通過稅收征管的網絡化、信息化建設予以克服。
(四)將消費稅由價內稅改為價外稅,增加稅收透明度
消費稅的稅負具有轉嫁性。也就是說,消費稅無論是實行價內征收,還是價外征收,消費品中所含的消費稅最終都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但是,目前我國開征的消費稅屬價內稅范疇,掩蓋了消費稅在征收性質上的透明度,無法體現國家的獎限政策和引導人民的消費方向。將消費稅在價外單獨注明,這樣既可以避免重復征稅的弊端,又有利于價稅分開,有利于實現國家對這些行業及個別消費品的獎限政策和正確地引導生產和消費方向,增加稅收的透明度。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