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認為,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在執行過程中,某些方面并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亟待作進一步的改革和完善。本文就此進行探討。
稅收優惠是對某些納稅人和征稅對象給予鼓勵和照顧的一種特殊規定。國家之所以要在稅收制度中規定稅收優惠政策,是因為各稅種的稅收負擔是根據經濟發展的一般情況和社會平均負擔能力來考慮的,而在實際經濟生活中不同的納稅人之間或同一納稅人的不同納稅時期,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負擔能力上出現一些差別,有的情況下這些差別還比較懸殊。因此在統一稅收制度的前提下,需要有某種與這些差別相適應的靈活的調節手段,即稅收優惠政策來補充,以解決一般規定所不能解決的問題,照顧經濟領域中的某些特殊情況,從而達到調節經濟和發展生產的目的。實踐證明,稅收優惠一方面為國家培養了稅源;另一方面體現出稅收原則性上的靈活性,特別是在稅目稅率確定之后,稅收優惠就成為貫徹國家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不可缺少的調節手段之一。
一、目前我國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存在的不足
(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優惠差別過大,對涉外企業的大量優惠使內資企業處于不利的地位,違背了公平稅負平等競爭和實行國民待遇的稅收基本原則
經過1994年的調整后,內資企業的稅收優惠只剩下個別項目,形式上主要為減免稅及少數的降低稅率;而涉外企業所得稅除大量的減免稅和降低稅率外,還有確定應納稅額中的優惠、再投資退稅等。對涉外企業的大量優惠剌激了中外雙方投資者的避稅行為,導致企業競爭方向的改變和資源配置的扭曲,引發了內資企業的假合資、曲線投資現象。外資企業所得稅的過多優惠造成內外資企業稅負不均,不利于兩種納稅人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
(二)外資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未能使某些投資者真正得到優惠
外商到我國進行投資,享受到的稅收優惠,即少納的稅款在回到自己的國家后能否得到饒讓抵免,是我國稅收優惠政策能否落實到實處的一個重要因素。發達國家為了鼓勵本國的資本輸出,常常制定一些相關的稅收優惠,對于在國外享受的稅收優惠視同已納稅款給予饒讓抵免,但有些發達國家是否給予饒讓抵免要視資本輸入國而定。我國在開放初期制定的大量直接減免的稅收因得不到資本輸出國的饒讓抵免而白白損失了稅收收入。
(三)稅收鼓勵缺乏限制性條件,政策導向不明確
現行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多數局限于降低稅率和定期減免稅兩種方式,缺乏加速折舊、擴大費用扣除范圍標準、專項費用扣除等其他稅收調控手段。對內資企業的優惠僅以產業性質、機構設置地為標準,缺乏一定時期內經濟效果的約束條件。而涉外企業從獲利年度起便可享受優惠,很少有其他實質性的限制。普惠制下的合乎規定的投資都能得到政府的稅收優惠,而這些投資很多可能是政府不鼓勵或市場已飽和的領域。對這些領域繼續進行稅收優惠無疑會加速飽和,不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劇了經濟的無序競爭。稅收政策上存在的使稅收優惠的導向作用無法正常發揮,難以達到優惠的目的。
(四)多層次多區域性優惠不利于稅收征管
目前的稅收優惠層次太多,既有區域性優惠,也有稅率優惠,特別是外資企業所得稅設計復雜、層次較多,缺乏透明度,容易造成執行偏差,增加稅收征管成本,不利于稅收征管效率的提高。
二、對優惠政策進行改革和完善的建議
(一)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以及我國加入WTO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內外資分別采取兩套所得稅法,既不符合國民待遇原則,同我國對外經濟政策不相適應;也同優化經濟結構、調整經濟格局的戰略思想相悖。盡快統一內外資企業兩套所得稅法,成為我國當前亟待解決的一項課題。
(二)直接減免與間接減免相結合
以減免稅為主要內容的直接優惠具有透明度高、激勵性強的特點,但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直接減少了國家的稅收收入,增加了稅收成本。同時,其管理較復雜,容易出現濫用現象。
目前,我國對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方式主要側重于降低稅率、減少或豁免應納稅額的直接優惠。優惠形式的單一性必然會影響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目標的實現。因此,我國在實施稅收優惠政策調整時應在保留并完善減免稅等直接優惠方式的基礎上,逐步增加間接優惠的形式,更多地允許企業投資抵免、加速折舊、專項費用扣除、虧損彌補等各種方式,以達到對特定項目、特定行業、特定目標的鼓勵、扶持和引導的目的。
(三)區域優惠與產業優惠相結合
從稅收公平的立法原則來看,享受稅收優惠的對象,主要應該是產業性優惠,盡量減少區域性優惠。但由于世界各國國情不同,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等原因,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又必不可少。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稅收優惠這一宏觀調控手段發揮效果的好壞,將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應按照產業性優惠和區域性優惠相結合的原則,對我國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進行適當的調整。產業性優惠主要是針對高科技、基礎設施以及關系國家大政方針的產業等;地區優惠要建立在產業優惠的基礎上,內外資企業統一適用。比如,西部地區的特色產品、民族產品實行差別稅率,加強西部產品的競爭力。東部發達地區到西部投資、聯營開發西部資源給予適當的免稅期照顧,并可對東部企業的再投資進行退稅等。
(四)突出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優惠
當今世界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競爭,競爭的源動力來自于高新技術。作為宏觀經濟調控重要手段之一的稅收優惠應責無旁貸地承擔起這一重要使命。不管是本國投資者還是外國投資者投資高新技術企業,國家都要鼓勵其發展,增強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僅有直接減免,還應有特定行業、特定目的地給予優惠,對高新技術企業不僅是注冊在園區內給予優惠,注冊在園區外的也要給予優惠,這樣才能使高新技術企業具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