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財政監督作為財政職能的重要性,分析了現行財政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四個問題,并就如何強化其管理、使地方財政支出監督管理逐漸納入規范化、法制化、專業化的公共財政發展軌道提出了有效途徑。
在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程中,公共財政體制除了肩負著政府實施宏觀經濟調控、配置社會資源、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職能外,還必須履行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財政監督管理。特別是隨著公共財政框架的建立,民眾要求對財政預算編制、預算執行以及財政決算的科學性、透明性、公開性、公正性進行監督管理的呼聲日益提高。因此在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收支兩條線”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財政資金的績效評價、跟蹤問效等一系列監督管理工作,不僅是財政職能的內在要求,而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民主政治的客觀要求。
一、地方財政支出監督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對財政監督管理的認識比較滯后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包括財政部門的同志在思想認識上,財政監督往往只是對違反財政規章制度的人和行為進行的處罰,對財政資金使用方向、使用效果的監督管理,一直處于“缺位”狀態。對財政監督管理的范圍界定,還片面地鎖定在違反財經紀律等傳統層面上,致使財政監督與財政管理在政府投資決策、政府項目后評價等方面仍處于“真空”狀態,從而造成了經濟分配秩序混亂、貪污腐敗浪費大量存在、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總體不高等問題。那么,政府投資效益應該由誰負責監督或評價呢?根據公共財政理論,應該由財政來監督管理。在市場經濟中,財政職能已經由單純的“收收支支”的出納角色轉變為宏觀調控、資源配置、調節收入公平、監督管理等角色。
(二)財政監督管理的方式方法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近年來,針對經濟領域的某些突出問題,財政監督主要是采取專項治理的方式來進行監督的。這些監督行為在具體操作中,主要還是采取了事后監督的形式,而事前審核、事中監控環節相對弱化;財政監督的手段也主要是采用傳統的查賬等檢查方法,缺乏科學規范的量化依據和信息化、專業化的手段。
(三)監督主體眾多,未能形成有效合力
我國的經濟監督部門眾多,由財政監督、審計監督、稅務監督等一起構成一個經濟監督體系;幾大監督主體本應在職責上分工明確、在監督內容上各有側重。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各監督主體之間以及財政內容監督機構之間的配合不是十分得力或默契。而且,監督檢查結論未能實現資源信息的共享,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財力、時間的浪費,沒有形成監督合力,使監督管理成本高、總體效果不佳。
(四)財政監督管理多為“對事不對人”
總結回顧近年來財政監督管理工作的實踐,除了重大違法違紀行為的當事人受到應有的黨紀國法的懲處之外,平常工作中由于社會環境的復雜和制度環境邊緣上的“模糊”性,財政的監督管理多少帶有點“對事不對人”的“尷尬思維”特征。
二、強化財政支出監督管理的思考
(一)加快財政監督立法進程
目前,我國各級政府的財政職能已向“公共性”轉變,但其監督管理環節仍停留在行政監督階段。由于其監督管理的條條框框屬于部門規章,所以很多單位對財政監督不夠重視,導致財政監督管理明顯地缺乏權威性、法制性和規范性。現階段,應當以提高財政監督的地位和法規層次來強化財政監督的作用。太原市財政局應爭取主動,積極構建“立法監督+行政監督”的復合型財政監督制度。
(二)創新財政監督管理方式
1.引入事前的專業審核機制。目前,財政部門的預決算編制工作也有事先審核這一關,只是這項工作仍然沿用傳統做法,主要由其內部各業務處室承擔,而且這項工作專業性太強,會導致財政內部管理監督的弱化,因此這一環節應該獨立出來,由專業評審機構介入,逐步實行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相分離。
2.介入事中監控環節。財政部門對提高政府資金使用效益有著不可推卸的監督職責。監督一定要跟著資金走,政府資金分配到什么地方,財政就必須監督到什么地方,對資金的去向和使用情況實行有效的監督檢查,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財政防范違紀違規與損失浪費的監督屏障,以確保財政資金的安全運行與高效使用。
3.搞好事后績效評價。今后財政監督管理環節的事后檢查層面,應由查處問題向目標追蹤、績效評價轉變,由單一監督檢查向復合監督管理轉型,確保財政資金公正、合理地進行分配和使用,以獲得最佳經濟效益,努力提高財政監督的經濟效益和規范財政秩序的社會效益,實現對財經違法行為的標本兼治,從而實現監管目的和工作方式的根本轉變。
(三)要適時拓展財政監督管理職能的范圍
按照公共財政理論,政府公共支出的核心就是公共支出的效益問題。由于一定時期的資源總是有限的,政府在配置資源時就應考慮將有限的資源交給政府支配還是交給企業或個人支配,何者更能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財富的增加?財政局應當依托所屬投資評審機構的力量參與財政投資項目的立項工作,對項目立項的可行性、投資效益、償債能力進行科學的量化論證,克服政府其它職能部門和建設單位出于自身利益,爭投資、上項目,造成項目建成后收益不高或沒有效益、從而沒有充足的資金來源償還貸款,最終形成財政投資損失浪費或者影響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現象。
(四)財政監督管理一定要上升到提高執政能力的政治高度
目前,財經領域各種違法違紀現象得不到有效控制,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處罰力度不夠。因此,必須站在提高執政能力的高度居安思危,從身邊“不起眼兒”的小事抓起,防微杜漸,實行制度、監督并重,凈化行政管理環境,創造財政系統廉潔高效的工作氛圍。嚴肅財經紀律,不僅要做到依法監督,而且還要做到違法違紀必究,要讓違紀的單位和個人既付出經濟成本,還要付出法律成本。要按照依法理財的要求,不斷強化財政監督管理的職能,完善財政監督執法制度,規范財政管理程序,創造良好的財政運行環境,使財政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出貢獻。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