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立和完善公司內部控制制度是當前國企改革的重頭戲,但是到目前為止,盡管政府有關部門正在制定相應的規則,國內各界人士對內部控制的認識還遠未取得共識,筆者認為有些重大的問題還有深入討論的必要。
一、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
(一)從目前情況來看
1.觀念滯后,重視程度不足;2.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內控組織虛位;3.風險意識差,內部壓力不足;4.職責不清,內部控制乏力,缺乏必要的獎懲機制。
(二)造成這些現狀的根本原因
1.整體利益與個體利益的矛盾主要表現在:(1)貢獻與報酬的矛盾。報酬大于等于貢獻是個體為整體效勞的原因。在相反的情況下,個體會脫離組織或通過其他途徑謀取自身利益(可能會損害整體利益)。
(2)存在謀私風險與相應報酬的矛盾。在出現了謀私機會的情況下,個體會評估相應的風險與報酬。因內部控制不嚴密等原因,報酬大于一般風險報酬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損壞整體利益的謀私行為。
2.企業內外環境的復雜性和變化性。企業的內外環境并不是簡單和固定不變的系統,而是復雜多變的動態系統。環境的復雜性和多變性使企業既定的管理模式失效,如果企業沒有足夠的控制手段,必然會產生各種不利于企業整體利益的行為。
二、企業要建立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規范內部控制程序
內部控制有四個程序:設計階段、執行階段、評價階段和改進階段。在設計階段,主要應注意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適當性;在執行階段應注意的是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在評價階段關注內部控制是否實現預期目標;在改進階段主要注意改進的及時性、穩定性及可靠性。
(二)選擇適當的、全面的內部控制方法
當前,主要的內部控制方法有五種:
1.組織控制。組織控制旨在建立一個框架,組織在這個框架內開展其各項經營活動。組織控制包括了總體控制以及各項具體控制,如職責說明、授權程序和具體的工作要求等。組織控制可分為四種類型:
(1)目標、授權和責任。組織通過制定目標、授權和責任的聲明,為其內部的各分支機構或部門的活動提供指南。聲明的內容包括所要承擔的職能、被授予的權限以及具體的責任。
(2)組織結構。劃分企業組織結構,不但要把組織劃分為幾個相對獨立的部分,而且要明確各部分在業務活動和信息溝通之間的內在聯系。
(3)決策授權。在劃分了組織Qj7MRXcfU/z88z/mzYvVMw==結構以后,向企業的各組成部分授予一定的決策權力。
(4)工作說明,包括相關職責的分離。包括:具體的職責、工作的匯報和擔任該工作的資格。
2.經營控制。經營控制指組織開展各種活動、處理各項事務所采取的方法。經營控制的常用方法有:
(1)制定計劃。有效的計劃應包括總體計劃和具體計劃,通常包括長期計劃、中期計劃和短期計劃。
(2)編制預算。預算通常包括:針對企業整體的總預算和針對企業的各組成部分的分預算。
(3)建立會計和信息系統。會計和信息系統能夠完整、綜合地反映企業的各種活動,產生的定期報告為管理層和其他報告使用者做出決策提供重要的依據。
(4)制定證明文件。
(5)授權。為了保護企業的利益,在開展任何活動之前都應當進行授權。
(6)制定政策和程序。政策和程序通常要以方便的形式記錄下來,任何職員能隨時獲得與其工作相關的部分。缺少適當的政策和程序,以及不遵循既定的政策和程序都表明內部控制的無效性。
(7)秩序。包括固定文件記錄方式、明確職員的工作地點、保證資產和資料的存放安全、業務的處理過程井然有序。
3.人事控制。(1)招聘和選擇合適的員工;(2)定向培訓和技能的發展;(3)監督。
4.定期檢查。包括對員工的活動進行檢查,對經營和項目的內部檢查和接受外部檢查。組織內部的會計控制和財務報表由外部審計師實施外部檢查。
5.設施和設備的控制。對設施和設備的控制包括:設計、修理、維護、清理等環節的控制。
(三)加強內控手段
1.加強授權和批準控制。為了保證經營業務的有效處理,企業必須明確規定對處理各種經濟業務的授權和批準程序。管理當局對經濟業務的授權有一般授權和特別授權之分。
2.加強職務分離控制。職務分離的主要目的是預防和及時發現員工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產生的錯誤和舞弊行為。對于不相容職務必須進行分離,包括組織機構之間分離和組織機構內部有關人員之間的分離。除了對不相容職務進行分離外,對一項經濟業務處理的全過程的各個步驟也要分派給不同的部門和人員。
3.加強憑證與記錄控制。屬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均應填制憑證,如實記錄。
4.加強接近控制。接近控制是指限制非授權人隨意接近資產及其記錄,以保證資產及其記錄的安全完整。
5.加強獨立檢查控制。獨立檢查是指由業務執行者以外的人員對已執行業務的正確性所進行的驗證,又稱內部稽核。
綜上所述,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最重要的是強化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有效性是內部控制的精髓,如果一種內部控制制度不能實現有效控制,則實質上就不存在什么內部控制制度了。在內部控制評價的三個一般標準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其健全與合理性為基礎,內部控制的健全性與合理性則以其有效性為目的。有效性要求內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防止錯誤與弊端的發生,產生效率和收益。這不僅需要內部控制總體上是有效的,而且需要各項具體制度也要有明確的目的并發揮其自身的作用。因此,內部控制系統要相互協調,決不能顧此失彼、自相矛盾;要既有制約作用,又有協調作用,以有利于整體功能的發揮。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