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認為,法務會計是會計與法律相結合的學科,要求運用會計、審計、統計方法等進行經濟事項分析因此,法務會計的原則及方法與一般會計的原則和方法有著必然的聯系,法務會計在遵守財務會計的各項原則之外,還應該遵守一般原則和相關準則
法務會計(Forensic Accounting),是西方國家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為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而產生的一個會計新領域。法務會計是由獨立的第三方接受委托,對經濟利益沖突中所涉及的經營、財務事項和經濟損失的部分或經營過程中的法律問題,運用專業知識,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進行調查、計算和分析,形成法務會計報告,從而為法庭或仲裁機構或管理當局提供具有專業性,客觀性的及說服力的會計分析證據,以明確和減輕法律責任或提出管理建議。法務會計原則和準則是指為實現法務會計的目標而制定的法務會計工作規范。
一、一般原則
(一)職業資格標準(General Principle)
法務會計人員接受訴訟當事人的委托而執行業務,在執行業務前應與訴訟當事人簽訂契約。在鑒定契約前,法務會計人員應該確定他是否有知識、經驗和必需的技術來履行契約。
法務會計應該有一定的會計知識,包括財務信息、會計、保險、財政與控制等。除此之外,法務會計還應該擁有以下知識,比如1.損失的確認、公正的評價方法,尤其是那些在商業爭端中運用的估價方法;2財務調查方法,如對各種欺詐交易發現線索和作出假設的方法,采訪技巧,對欺詐人員的心理和動機的了解;3法律知識,如相關的法律規則和犯罪處理程序,能使法務會計人員更好地了解案情,依據法定程序處理案件,掌握證據規則;4法務會計人員還要確定他是否有能力履行契約,法務會計人員的這方面能力要求有:調查能力;洞察目的:一定的交流或勸說別人的技巧、調停和仲裁的技巧、分析技巧和適應新環境的創新能力。
(二)合理的職業謹慎(Due Professional Care)
該標準是指法務會計人員及其組織的工作程序符合職業規范體系的要求,無程序或者形式上的不恰當。
法務會計人員應以合理的職業謹慎看待法務會計的契約,應十分謹慎地獲取鑒定合同,每個鑒定合同的人都要遵循這一標準。在鑒定契約前,法務會計人員應該確保他不會因為利益沖突損害影響法務會計的判斷和目的的公正性。所有法務會計人員在簽訂契約時,應該保持客觀的態度,以便解除他們的責任。會計人員作為專家證人,保持客觀的態度十分重要,法務會計人員應該避免偏見或采取不合理的措施。只有結論沒有偏見,證明的時候,專家證人才能運用有關的策略確保結論可以理解,且在驗證時不會被駁回。
法務會計應確保他能清楚地了解契約的目標,且契約的條件是可以接受的。法務會計人員應該知道將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的經濟利益沖突的本質、法律行為、契約的目標。以及他要扮演的角色。法務會計人員應該考慮客戶的索求是否有合理的依據。在未執行契約前,要想確定某方提出的索賠要求的合理性是十分困難的,但是如果法務會計人員對顧客的良好信譽有很大的疑點或者認為索賠不合理。那么他應該保持合理的職業謹慎拒絕簽訂契約。
法務會計人員應該明確地了解契約條款,以便確定能完成契約。他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履行契約受到的限制、時間規劃和最后期限、可用的人力資源和款項支付方式,確保這些安排不影響法務會計人員職業判斷的客觀性。法務會計人員已經簽訂的契約,其內容可能會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法務會計人員應以合理的職業謹慎,按規則分清客戶與契約的目標。
法務會計人員與客戶之間的契約應該以書面形式訂立.并且用語要清晰。因為它有可能被法庭使用作為證據進行驗證,一個用詞模糊的契約將使法務會計人員陷于尷尬的境地,降低他的信譽;一個用詞精確的契約,將能清楚地表明契約的本質及相關條款。一個契約通常包括以下內容:案件事實,將要或已經發生的爭執或法律行為的本質、契約的目的、相互交流的方式。如果可能。也應該包含報告的目的、契約涉及的有關人員、嘗試性的工作計劃和費用估計。
(三)無罪推定(Presumptionlnnocence)
意大利刑法學家卡里亞在1764年完成的《論犯罪與刑罰》一書中。提出了被后人稱為無罪推定的思想理論原則。即“在法官判決之前一個人是不能被稱為罪犯的。只要還不能斷定他已經侵犯了給予他公共保護的契約,社會就不能取消對他的公共保護。如果犯罪不是肯定的,就不應折磨一個無辜者,因為,在法律看來,他的罪行并沒有得到證實。”伴隨著西方法律文化的傳播。無罪推定的法律思想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的共識。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第11條第1款規定:“凡是受刑事控告者,在未經依法公開審判證實有罪前,應視為無罪,審判時須予以答辯上所需的一切保障。”任何人都沒有證明自己無罪的義務。根據天賦人權理論,人的基本權利是與生俱來的,是生來就無罪的。因而是無須證明的。國家要把他推向罪犯的地位,就必須提出有罪的證據,當然也不能強迫任何人作出對自己不利的供述。我國在1996年3月全國人大第8屆4次會議上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在確定我國無罪推定原則方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刑事訴訟法》第16條第3項規定:“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法務會計人員貫徹無罪推定原則,可以增加舉證的責任感,也有利于刑事民事訴訟民主化科學化的進程。
(四)成本效益原則(Cost-benefitsPrinciple)
法務會計人員的任務是接受委托。參與訴訟。并承擔核實經濟損失及舉證責任。證據搜尋涉及到證據的收集、篩選、整理、提出以及證據證明力的權衡。法務會計這一證據搜尋過程會消耗成本產生收益。從理論上講,證據搜尋的最優數量,也就是使凈收益最大的數量。所以法務會計對于證據的搜尋應該進行到證據搜尋的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相等的最優點(At the Optimum Point)。
二、執行準則(PerformanceStandards)
鑒于法務會計學科的特殊性質,法務會計人員在實務操作過程中還要執行以下各相關學科的準則。
(一)會計準則
會計準則為法務會計的產生提供了確認損失或利益的計量標準,有時法務會計人員是為法院訴訟程序的目的指定提供或準備證據的專家。在海洋法系的國家。傳統上一般由當事人指定,地位與證人相同,專家的作用在于解釋和描述第一手的觀察。在大陸法系的國家,專家的地位不同于感覺證人,盡管當事人也可以指定鑒定人,但是鑒定結論和證人證言是并列的兩種不同種類的證據形式,專家是從屬于法院的鑒定人。如果法務會計人員提供的法務會計的報告不符合會計專業領域內的方法論標準,則法務會計人員的專家證據就不具備可采信性。
當然,法務會計不僅限于根據法律的規定,運用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對在經濟管理和經濟運行中的各種法定經濟標準,經濟界限規范過程和報告結果,進行計算、檢驗、分析、認定,并為法庭提供證據;也在當某一團體對某一事項產生抱怨、質辯、深感疑問時,法務會計能很快地確認出財務事項的要害所在,并根據經驗與所掌握的法學與會計理論,作出相關的認定,向沖突雙方解釋。所以當財務問題得到確認后,法務會計人員就必須對該問題進行調查,以取得相關的證據說明與質疑、謠言、沖突相關的財務事項。在調查取證時,不僅要證實這些事項的存在,還要精通復雜的公認的會計準則報表披露規則。
(二)審計準則
審計準則為法務會計的產生提供了技術標準。如美國在審計準則公告第82號中就告戒法務會計人員如何對企業舞弊進行審核。在該準則中,就內容對法務會計提供詳細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