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結合新舊公司法的規(guī)定,對公積金的會計處理進行了對比分析,以期運用新《公司法》對公積金進行正確會計核算。
新《公司法》對原公司法進行了系統(tǒng)的發(fā)展和完善,在有效保護投資者、債權人權益等方面將發(fā)揮重要作用。特別對公積金的規(guī)定作了進一步修訂。
一、取消法定公益金強制性規(guī)定
新《公司法》167條規(guī)定:“公司分配當年稅后利潤時。應當提取利潤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積金。公司法定公積金累計額為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從稅后利潤中提取法定公積金后。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還可以從稅后利潤中提取任意公積金。”與原《公司法》177條“并提取利潤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益金”相比取消了提取法定公益金,原《公司法》第180條:“公司提取的法定公益金用于本公司職工的集體福利。”、第216條“公司不按照本法規(guī)定提取法定公積金、法定公益金的,責令如數補足應當提取的金額,并可對公司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一方面,這一規(guī)定不符合公司治理,與國際通行的公司法和會計準則相悖,難與國際市場接軌;另一方面因為公益金專門用于職工福利設施的支出,如購建職工宿舍、托兒所、理發(fā)室等方面的支出,現(xiàn)在我國住房制度改革后,按照財政部的有關規(guī)定,企業(yè)已經不得再為職工住房籌集資金,公益金失去了原有用途,實踐中出現(xiàn)了大筆公益金長期掛賬閑置、無法使用的問題,因此再提取法定公益金已經無實際意義。
根據會計制度規(guī)定,企業(yè)提取法定公積金時。會計核算為,“借: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貸: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同時,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貸: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提取任意公積金時,會計核算為,“借:利潤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積,貸: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同時。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貸:利潤分配一提取任意盈余公積”。
關于公益金結余的處理。根據財企[2006]67號《關于《公司法》施行后有關企業(yè)財務處理問題的通知》,企業(yè)對2005年12月31目的公益金結余,轉作盈余公積金管理使用:公益金赤字,依次以盈余公積金、資本公積金、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潤彌補,仍有赤字的,結轉未分配利潤賬戶,用以后年度實現(xiàn)的稅后利潤彌補。
二、規(guī)范公積金用途
新《公司法》169條規(guī)定:“公司的公積金用于彌補公司的虧損、擴大公司生產經營或者轉為增加公司資本。但是.資本公積金不得用于彌補公司的虧損”。第167條:“公司的法定公積金不足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在依照前款規(guī)定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應當先用當年利潤彌補虧損”。原《公司法》179條規(guī)定:“公司的公積金用于彌補公司的虧損、擴大公司生產經營或者轉為增加公司資本。”兩者的差異:一是禁止將資本公積金用于彌補虧損,資本公積金有準資本金之稱.主要用途是轉增資本金,故不能用于彌補虧損:二是資本公積金并不是都可以轉增資本金,《企業(yè)會計制度》第八十二條規(guī)定:資本公積包括資本(或股本)溢價、接受捐贈資產、撥款轉入、外幣資本折算差額等。資本公積各準備項目不能轉增資本(或股本)。
舉例:某公司2006年初“利潤分配一未分配利潤”賬戶余額為借方30萬元(其中1999年未彌補虧損10萬元,2004年度未彌補虧損20萬元)。“盈余公積——法定公積金”賬戶余額為貸方17萬元。假定2006年實現(xiàn)稅前會計利潤130萬元。假定除投資收益中包括國債利息收入10萬元外無其他納稅調整項目,問如何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金?
解:
(1)2006年應納稅所得額=130-20-10=100(萬元)
應納所得稅額=100×33%=33(萬元)
借:所得稅
33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33
(2)結轉所得稅
借:本年利潤 33
貸:所得稅
33
(3)凈利潤=130-33=97(萬元)
(4)由于公司的法定公積金(17萬元)不足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30萬元),因此在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應當先用當年凈利潤(97萬元)彌補以前年度虧損(30萬元),剩余凈利潤67萬元,再規(guī)定計提法定盈余公積。
(5)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提取法定公積金=(97-30)×10%=6 7(萬元)
借: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6.7
貸: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
6.7
上例中,若某公司2006年初“盈余公積——法定公積金”賬戶余額為貸方37萬元,其他條件不變。則:提取法定公積金=97×10%=917(萬元);當公司經董事會或類似機構決議,用盈余公積彌補虧損時,借記“盈余公積”科目,貸記“利潤分配一其他轉入”科目。
三、明確法定公積金轉增限額
新《公司法》169條規(guī)定:“法定公積金轉為資本時,所留存的該項公積金不得少于轉增前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五。”原《公司法》179條規(guī)定:“股份有限公司經股東大會決議將公積金轉為資本時,所留存的該項公積金不得少于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五。”兩者的差異:對于轉增資本的公積金限額進一步規(guī)范,基數由“注冊資本”改變?yōu)椤稗D增前公司注冊資本”。
(一)可用作轉增資本的法定公積金數額計算
例如:某公司某年某月某日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期末法定公積金500萬元,經股東會決議擬用法定公積金轉增資本金,問最多可以動用多少法定公積金轉增資本金?
1.按原《公司法》計算
設最多可動用的法定公積金為x
根據原《公司法》179條的規(guī)定,則:(500-x)/(1000+x)/>25%
解得X≤200
2按新《公司法》計算
設最多可動用的法定公積金為Y
根據新《公司法》169條的規(guī)定,則:(500-Y)/1000I>25%
解得Y≤250
兩者相比,Y>×,可見按新《公司法》計算可以動用的法定公積金數額大于按原《公司法》計算的數額,且新《公司法》的表述相對明確。計算也簡單.更便于操作。
(二)轉增資本的會計處理
用盈余公積轉增資本,應當于實際轉增資本時,借記“盈余公積”科目,貸記“實收資本”或“股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