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會計信息的生產流程出發,以會計信息涉及到的“利益相關者”為研究對象,以博弈論方法作為分析工具,探討會計信息失真特別是經營者操縱利潤、提供虛假信息的問題,以期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一、會計信息的生產流程分析
會計信息的生產流程包括了從企業經濟業務的發生到信息的使用者接受到信息的整個過程。將會計信息視為一種商品,它的生產者目前仍是企業的管理者;生產流程包括以下環節:經濟業務的發生——確認與計量——報告——審計——對外公開報告。
會計信息又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它的生產流程具有有別于一般商品的如下特征:
(一)會計信息具有公共產品的部分特征。會計信息一旦公布,就不能阻止其他使用者去接觸和使用。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搭便車”現象。
(二)會計信息的質量標準分為兩個緊密相關的層次:一是會計信息本身的質量標準,一言蔽之,即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又可分解為兩個主要的質量要求:客觀性和相關性;二是會計信息產生的流程質量標準是會計準則及會計制度。兩者的關系是,由于第一層次質量標準的抽象性和難以檢驗性,人們往往希望通過后者的遵循來達到前者。
(三)會計信息的質量檢驗部門主要是獨立審計部門,質量檢驗主要是從流程標準而非最終的信息本身的質量標準來進行的。從這個角度看,有可能會產生盡管遵循了流程要求,卻生產了不符合信息質量要求的信息,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制度性失真”。
(四)與一般商品的使用價值不同,會計信息的主要作用在于傳遞一種信號,降低信息的不對稱性。
基于會計信息的生產流程的上述特殊性,在會計信息這個信號的傳遞過程中,經過了經營者對會計政策的選擇、審計者對產生流程的檢驗,最終到達信息使用者的與原始的經濟事項必然已經發生了很多的差異,這種差異統稱為會計信息的“失真”。它包括了制度性失真、盈余管理產生的失真、虛假會計信息。由此產生了與會計信息密切相關的利益群體:所有者、經營者、注冊會計師、政府監管者、準則制定者等等。由于彼此的利益取向不同,在他們之間產生了錯綜復雜的博弈過程。本文對此進行分析,以期能夠從另一個角度來揭示會計信息失真原因的內在機理和相應的對策。
二、博弈分析
(一)所有者之間的博弈
所有者是會計信息的主要需求者之一,他們擁有對企業的剩余索取權,從而也承擔了與之相對應的風險,因此,從理論上說,他們最希望知道企業的真實信息。為簡單起見,我們先考慮兩個博弈方的情形。模型如下:

其中:R ,R分別為股東1和股東2的收益,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