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香港入境處最新數字顯示,截至今年6月,共有逾22萬外來傭人在香港打工,其中菲傭的數量就有約11萬人,占總人數的一半。
由于菲律賓國內就業形勢近幾十年來始終嚴峻,大約有近40%的菲律賓人長期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所以出國當保姆成為很多菲律賓女子的夢想。在菲律賓,許多家庭都認為女性到海外務工是件很光彩的事。更有不少本科畢業生甚至碩士生都加入到保姆的行列。
一天的工作從五點開始
在香港已工作兩年多的Amily,是一個典型的菲律賓人,長得黑黝黝的。一談起在港工作情況,她有很多話說。Amily的雇主夫婦都是從事飲食業生意的,每天早上6點出門。所以她每天5點必須起床。短短1小時,Amily在他們夫婦中忙得團團轉,經常是“太太要找某條裙,先生要找某條領帶,一會兒要幫忙燙褲、一會兒要幫忙找襪子……”最后,Amily把雇主的東西提上車,看著雇主的車遠去后,才能舒一口氣。
接下來,雇主的一個18歲的兒子和一個15歲的女兒等著Amily照顧。平時他們上學,Amily要忙著為他們做早餐、準備校服。但現在正值暑假,兩位小主人要睡到中午12點,Amily就在等他們起床的這段時間收拾主人房間,以及打掃剛才找衣服時的“戰場”。
Amily打工的這戶人家住著一幢有5間房兼有小花園的3層小樓,要全部打掃一遍恐怕相當吃力。Amily笑了笑說,她當然不可能天天為房子進行大掃除,但一定會保持基本的整齊清潔,例如掃地、擦桌子、刷杯子、整理舊報紙等。
有時候,Amily的雇主會對她發脾氣,尤其在早上出門的那一小時,因為時間緊張,他們夫婦難免會訓斥她,但Amily都默默地承受了。在挨過幾次罵后,她很快就了解了夫婦倆的脾氣和習慣,現在會盡量在前一天晚上就為他們預備好第二天所需衣物。
菲傭在港生活不容易
對于菲傭來說,她們背井離鄉,遠離親人,感情上的寂寞和精神上的空虛,是最難耐的。她們普遍感到缺少關懷,缺乏理解,有時還要忍受歧視和別人的白眼。平時主人家那個幾平方米的小屋就是她們惟一屬于自己的空間,但是周日中環匯豐銀行對面的皇后像廣場一下就成了這些“灰姑娘”們的領地。
也許正是情感上的共同需要,每逢星期天從早晨六七點鐘開始,成群結隊的菲傭就會從四面八方涌向這里,她們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以報紙、塑膠袋鋪地,互報家訊,或換相片,或玩牌娛樂,品嘗自制的家鄉小吃。
由于星期天菲傭在這里越聚越多,為了保證給菲傭提供一個合適的場所,香港政府近幾年每逢周日就把皇后像廣場的中間馬路封鎖,專門騰出一塊地供菲傭歡聚。而電信公司則特地臨時增設國際長途電話亭供菲傭使用,星期六下午裝上,星期一上午再撤走。
一些年輕菲傭因剛來香港,對環境好奇,難免抵不住各種誘惑。她們通過在廣場休息的渠道認識了不少“在香港打工的外籍人”。這些人往往會打菲傭的壞主意,主動結識她們,大獻殷勤地博取菲傭歡心后就騙財騙色。
此外,菲傭外出打工最牽掛的就是家人,但并非每個菲傭家人都能讓她們省心。Jenny說,她有一個同鄉姐妹,辛辛苦苦在外打工幾年后,丈夫寄給她一張照片,告訴她要和照片上的女人結婚。現在,已與丈夫離婚的她,只能靠自己打工的錢獨自養活家鄉的孩子和父母。
(徐 榮摘自《世界新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