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一個別墅區,最貴的一棟豪宅曾創出1.3億元的天價。別墅擁有13座島嶼,每戶私家豪宅完全獨立,家家都有私家游泳池、游船碼頭、保齡球道和網球場等;而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向外人炫耀的不是他在西雅圖華盛頓湖附近的造價7500萬美元的豪宅,而是他飼養的一頭鯨鯊,這種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就生活在他家的墻壁上。夠奢侈吧,而現在的中國富人正在向蓋茨看齊。你一定會問,在中國,都是誰在消費這些奢侈品?
一
在賓利北京的一家店里,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座獎杯,上面寫著“全球銷量冠軍”的字樣。這里的負責人介紹,賓利汽車素為英國皇室御駕,賓利在北京的這家店從2001年開始營業,到目前為止已經銷售了60多部車。在中國市場,賓利的總銷售量是亞太地區第一、銷售增幅全球第一,這些數據均超過了目前的日本。
在這里售價最低的一款賓利車也要488萬元。支撐如此高價格的是賓利品牌的名氣和制作工藝,很多人買賓利就是看中了它能量身定做的惟一性,而他們的客戶80%以上來自私營企業,數百萬乃至上千萬元的車款很多都是一次付款。
幾乎每家名牌店的銷售人員都表示,他們的客戶絕大部分是成功商人,他們追求高質量的生活,講究穿戴的品位。與此同時,有經濟實力消費這些奢侈品的,還有月薪至少在2萬元到3萬元的外企白領。
在中國良好的銷售業績讓更多的外國奢侈品巨頭看到了商機。法國精品行業聯合會榮譽執行代表劉釗說:“整個全世界的經濟這兩年不是特別景氣,但只有亞洲的奢侈品市場良好,發展速度快。”全球第一大奢侈品集團——法國LVMH集團由于看好快速增長的中國經濟,該集團旗下的“路易威登”箱包連鎖店已在中國開設了13家分店,不久還要在北京和哈爾濱各開一家。
來自高盛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04年,中國奢侈品消費額約占全球銷售額的12%,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費國。預計在2010年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奢侈品市場的最大買家。
二
有人給奢侈品下了這樣一個定義:它是“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范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又叫“非生活必需品”。在中國,消費得起上百萬元的奢華族還是少數,絕大多數還是商人、演藝圈人士。可現在不斷加入其中的普通人卻讓奢侈品的消費一族有了新定義,是什么呢?“月光族”(每月都把薪水花光)、“新貧族”(收入不錯,卻總是處于貧困狀態)、“百萬負翁”(總處于負債狀態),這聽著都挺懸的,那么,這些大膽的消費群體又是怎來消費奢侈品的呢?
上海一家媒體前不久曾對江浙滬三地1289名網民進行了一項關于奢侈品消費的調查,結果顯示,68.8%的受訪者愿意買奢侈品,56.7%的受訪者為此更曾有過特意存錢的經歷,受訪者在奢侈品上的人均年消費達到22062.8元。更有調查稱,內地奢侈品消費者已占總人口的13%,大部分消費者為年齡低于40歲的年輕人,比歐美普遍超前5年。
有人不禁要問,中國真的已經到了消費奢侈品的年代了嗎?
據中國品牌戰略協會估計,中國大陸的奢侈品消費人群目前已達到總人口的13%,約1.6億人。中國私人財產超過千萬元的人數約為30萬;中國目前銀行的個人儲蓄余額約12萬億元,這12萬億元的80%為20%的家庭所擁有,這些家庭似乎都具有消費奢侈品的能力。
目前中國高檔奢侈品的消費人群主要集中在25至35歲的年輕人,這與歐美國家40歲到70歲的消費人群相比有著天壤之別。中國的年輕人消費奢侈品的精神價值遠遠超過了使用價值,他們對奢侈消費的迷戀和虛榮的膨脹,讓許多人為之擔憂。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孝正認為,和諧的社會才是美的,我們不希望富的富窮的窮,雖然平均主義并不美,但是貧富差別過大也并不美。他說對待奢侈品的態度必須本著以下三個原則,一是對奢侈品的消費要有辯證的認識,奢侈品的概念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理解;其次對奢侈品消費的行為不應該過分渲染;最后要澄清一個認識誤區,就是消費奢侈品和“省吃儉用”之間并不矛盾。
(劉可榮摘自《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