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沒有愛情的冬天,我由北往南,來到傳說中的情人島:蜈洲島。在這座離三亞只有40公里的小海島上過著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的生活。
蜈洲島之所以叫情人島,和一個美麗的傳說有關。傳說從前,有一個年輕的漁夫在海上打魚時,被風浪卷到一座荒島上。他在荒島上邂逅一位美麗的姑娘,姑娘是龍王的女兒,兩人一見鐘情,便生活在一起。一年后,兩人商定,由小龍女回去把此事告訴龍王,請求他的成全。
但是,龍王大怒,把小龍女關了起來。三天后,小龍女偷跑出來,眼看著小龍女和漁夫就要重逢相擁,追趕到的龍王居然把兩人都變成了大石頭。
千百年過去了,那兩座大石頭經歷了潮起潮落,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后來的人們為了紀念這對癡情男女,就把這里叫做“情人島”。現在這里也是青年男女耳語、聽濤的好地方。
坐在從三亞開往蜈洲島碼頭的三輪車上,看到的是藍藍綠綠的海水和椰林,色彩濃烈得不真實。三輪車偶爾會穿過古老的漁村,村子里總有一群光著膀子,舉著樹枝或拖著弟妹的孩子們,他們的目光純粹透明,他們的笑容天真燦爛,他們在路邊沖著緩緩而過的三輪車做鬼臉,沖著過客大聲問候。
到了游船碼頭,像是到了某個熱帶國度。三三兩兩的小販,他們戴著黃色的尖頂草笠,穿著色彩艷麗的短裝,光著腳。他們一手挽著竹筐,嚼著檳榔,向游人兜售著貝殼或水果。
離開碼頭十幾分鐘,就再也看不到岸了。四周都是茫茫一片的藍色,與天空藍成一片的海,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海。在那個瞬間,陽光很希臘,海水有著愛琴海的味道。
在蜈洲島,時間概念是不存在的,睡到自然醒就對了。在蜈洲島的一周里,我將大部分時間用來做兩件事:曬太陽和睡覺。
蜈洲島的沙灘上,都是閑人。坐在沙灘上,把腳放在水里,那些好奇并熱情的熱帶魚就會不嫌棄地來親吻你的腳丫。遠處,兩只迷了路的海星,在淺水處糾纏著,它們的作派倒是很吻合“情人島”的名字。
在一個星星很少的夜里,我一個人提著一盞小風燈,到沙灘上讀一本法國人寫的旅行小說。時間在那一瞬定格,也許幾天或者幾年后,我會遇到一個迷途的秋波,或者一個等了千年的人。那時瞬間會決定永恒。
(田 榮摘自《外灘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