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以為自己是麥嘜,很聰明,很可愛,可是后來就發現其實自己是麥兜。不僅在生活方面表現蠢,很多方面都很蠢。我每天都在反省、后悔自己做了這么多蠢事,我徹頭徹尾就是一個麥兜。”
一提起麥兜這只粉嘟嘟的豬模樣小朋友,不少成年人就會止不住地開心一笑。確實,這只小豬如今已成為香港文化的一部分,成為米老鼠一樣深入人心的卡通人物。
我“生”麥兜時剛畢業
謝立文、麥家碧是香港漫畫界的夫妻搭檔,《麥兜故事》是他們1988年開始創作的《麥嘜》漫畫系列中一部分。麥家碧說:“我那時還只是個很天真的學生,上學時我就喜歡畫小豬,一個暑假里,我的好朋友看到我的畫后拉我去見了謝立文,我當時戰戰兢兢,現場畫了一下,沒想到就被選中了。那個暑假我幫謝立文所在的出版社畫了一些畫就又回去上學。經過那次合作后,他對我印象不錯。后來畢業后我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就又去找謝立文,他就成了我的經理人。1992年,麥兜的弟弟麥嘜的漫畫在《小明周》等一些刊物上刊登后受到讀者喜愛,之后我又畫了麥兜,后來為了給麥兜找一些小朋友,我又畫了春田花花幼稚園,里面有校長,還有一些小朋友,后來謝立文把麥兜寫成一個劇本,我來畫動畫,就有了電影《麥兜故事》。”
麥兜反映了香港草根階層生活
麥兜的故事是香港九龍大角咀豬模樣小朋友麥兜的成長故事,故事中的麥兜單純樂觀,資質平平卻有很多夢想。但希望、失望、再希望、再失望……麥兜生活中一個接一個的都是失敗,但他還是憑著正直善良創造了他美麗的世界。
麥兜的走紅令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對此麥家碧表示:“可能是這只迷糊又憨憨的豬仔麥兜和很多香港人都很相似吧。香港人并不像人們所想的都是有錢人,其實很多人都住在非常擁擠的鴿籠般樓房里,生活壓力很大。在香港有一種稱呼叫草根族,而麥兜就是這種草根族,他沒有輝煌的家族史,也沒有神奇的經歷,只是個比較平民的角色。然而他卻很樂觀,而且一直抱有理想,哪怕希望破滅過多少次也不氣餒。”
麥家碧未成名前,曾替幼兒園和小學教科書畫過插圖,那時候有諸多限制,例如阿媽一定要穿圍裙煮飯,每個人的頭發一定是黑色的(麥家碧最痛恨畫黑色頭發),眼睛要有眼白(而她習慣只畫一點代表眼睛)等,麥家碧其后就因堅持己見而被人“炒掉”了。
麥家碧在工作時,有一個規矩:畫畫的時候,旁人不許觀看。她說自己拿起畫筆便像“鬼上身”一樣,像她畫一只撅嘴的麥兜,自己會情不自禁地也撅起嘴來。如果硬要為這種態度落腳注的話,也許應該稱之為“投入”。所以麥家碧說小孩子的要求和態度,其實比成年人更高更嚴謹,“我有時把畫好的娃娃給同事們看,他們會說OK啦、很好啦。但反而小孩子對于哪些地方畫錯、畫得不好,都介意得很。”這是因為成年人看得見(或看得重)自己的limitations,小朋友卻不。他們天真浪漫、不肯妥協。
問麥家碧多年來可有遇到什么困難,她亦自言很幸運,沒有遇到過大挫折,就像和麥兜相伴,順順利利地走過了十多個年頭。
“我的眼里并非看重金錢,只要還有人喜歡我的畫、還有機會畫,便已開心。”麥家碧自言是個很善忘的人,遇到不開心的事很快便會忘記,因為她認為:“如果自己不快樂,便不會畫出快樂的畫,人總會有不開心的日子,特別是在這個時候,我會盡量令自己保持快樂。”這是她的快樂良方,也許因為這樣,我們才可邂逅快樂的麥嘜和麥兜。
(錢 曉摘自《瑞麗女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