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6日凌晨,雙方在香港達成了最終的協議?!闭f到這里,參與了談判全程的郭凡生臉上一副“輕松搞定”的表情
“馬云的話鬼才相信”,慧聰國際CEO郭凡生對《中國新時代》記者說,他甚至不無挑釁地表示,慧聰國際與環球資源的結盟——兩家公司共約1.5億美元的營業額才是“國內B2B市場的第一”。
2006年5月31日下午,當郭凡生與環球資源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韓禮士并肩出現在北京嘉里中心飯店的新聞發布會現場時,意味著慧聰這家國內最早的B2B 巨頭之一從此多了一個“幫手”,在此之前,慧聰國際與環球資源已經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談判。
根據協議,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貿易促成者,環球資源從IDG手中收購慧聰國際10%的股份。韓禮士表示,此次股份轉讓將在今年6月底之前結束,轉讓完成之后,環球資源旗下子公司TMH將成為慧聰的主要股東,連同環球資源已經擁有的1.24%股份,共擁有慧聰國際11.24%股權。
隨著環球資源的入股,中國互聯網B2B領域變得更加熱鬧。在去年夏天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軟銀注資銘萬之后,備受冷落的B2B電子商務市場似乎在2006年迎來了新一輪熱潮。
揭開神秘面紗
然而,在熱潮之中的慧聰國際,從2005年第一季度開始,就陷入虧損漩渦。隨之而來的,則是公司的無奈整合——對旗下中國搜索和華媒盛世進行了剝離。此后,拋棄了與B2B無關的一切業務的郭凡生打定主意:專注于B2B,同時尋求一個戰略伙伴共同發展。
早在2005年,“雙方就都有意愿想要尋求一個能優勢互補、共同開拓中國地區貿易的戰略伙伴?!惫采貞浾f,一個偶然的機會,通過一家投資銀行,兩個企業“一見鐘情,相見恨晚”,馬上進入了合作的談判階段。
慧聰與環球資源的談判歷經一年的時間。盡管合作的業務方面進展相當順利,但是由于雙方分別在香港以及納斯達克上市,“導致很多法律方面的條款需要處理”。經過一年的協商之后,“2006年5月26日凌晨,雙方在香港達成了最終的協議。”說到這里,參與了談判全程的郭凡生臉上一副“輕松搞定”的表情,在他看來,這是水到渠成的一步。
其實,在慧聰國際與環球資源的并購案中,迄今為止還沒有揭開面紗的是一條神秘協議,——在此次收購完成后12個月內,環球資源隨時可以增持對方股份至大約35%,以達到收購慧聰國際的目的。而且環球資源同意在執行該選擇權之后,其對慧聰國際股票的收購價格每股將增加0.64港元。
這是一條讓人揣測的協議,但恰恰說明了環球資源的收購意圖——不愿意以目前股價一次性收購,而是選擇在一年后付出更大的收購代價,這多少表明環球資源對此次合作持謹慎態度。無疑,如果一年時間里這種合作不能帶來可預見的收益,環球資源可能會選擇保守持有,甚至擇機退出。
顯然,對于環球資源而言,這個擁有來自全球逾20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46萬多位活躍買家的B2B巨頭,盡管已經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貿易促成者,但在此次的收購案中,并沒有顯露出如同國內B2B市場參與者一樣的狂熱。
兩個草根的興奮
一個是在中國經營了12年,擁有幾百萬供應商的本土公司;一個是有著35年幫中國出口經驗的國際巨頭,當這兩家企業“肩并肩、手牽手站在一起的時候”,沒有人會預測出準確的結果,或許,眾多的買家會得到更便宜的產品,賣家的規模也會更壯大。
郭凡生表示,在將來慧聰網舉辦的采購交易會和買家采購會上,將出現更多國際買家的身影,這無疑是與環球資源合作的結果。另一方面,環球資源也將組織更多的供應商向中國出售他們的產品。
“兩家公司在業務上實在是太互補了,環球資源主要做進出口貿易,而慧聰則是中國大陸領先的電子商務服務供應商,強項在于內貿?!惫采Q,兩個企業其實又有著類似的奮斗經歷。當兵出身的郭凡生風趣的形容:“兩個草根公司,都是從一個鋼板起家,他們更理解中國大量的靠一個鋼板過活的企業,不但能夠在概念上給他們服務,還能夠做到真正的理解他們,真誠的合作?!痹谒磥?,相比于許多公司之間的合并失敗案例,慧聰與環球資源的合作是“先戀愛后結婚”,雙方對各自的業務非常的了解,所以“一定能夠成功”。
郭凡生坦言,最終選擇與環球資源合作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由于慧聰自身在資本市場以及國際市場上“還需要學習”,而此番合作可以幫助慧聰“同國際市場完美對接”。
環球資源入股慧聰之后,反應最明顯的是資本市場,其中慧聰股價上升了17%,至目前為止,股票價格在1.7港元以上;而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環球資源,其股價也有上揚。
郭凡生覺得,幾年前,慧聰在資本市場上的經驗不足,所以,“缺乏經驗的團隊提前幾個月走進了香港市場”,對此,他大膽而自信地假設,“如果當時慧聰帶著2億的營業額,幾千萬的利潤,走入的不是香港而是納斯達克,今天的股價會怎樣呢?”他甚至堅信:“這并不是股價的短期上漲,而是慧聰價值的合理回歸。”
結盟之后的韓禮士和郭凡生,顯然都對未來充滿著樂觀的情緒,兩人均表示:雙方的合作是基于互補的業務,而并非競爭的壓力。而且,困擾慧聰的問題正是環球資源的優勢,環球資源遇到的麻煩卻又是慧聰的長項。當這樣的兩個各自領域里的“行家”并肩前進的時候,究竟將產生多大的商機以及盈利空間,想一想,都會讓韓禮士和郭凡生感到振奮。
與馬云爭當大佬
誰是中國B2B市場老大?這樣的爭論在慧聰和阿里巴巴之間,似乎從一開始就沒有停止過,而阿里巴巴CEO馬云與郭凡生在這個問題上也總是會針鋒相對。
根據2006年2月中國社科院《2005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調查報告》,阿里巴巴以87.2%的絕對優勢占據B2B領域的第一名,即使慧聰國際與環球資源兩者相加也不足15%。然而,郭凡生對這樣的數據不屑一顧,他說,“國內沒有令人信服的市場調查數據,說市場份額沒有說服力,應該看公司的收入。”
郭凡生對《中國新時代》記者說,“阿里巴巴還沒有上市,因此馬云說的數字并不能得到驗證,馬云的話鬼才相信?!惫采踔敛粺o挑釁地表示,他相信馬云不敢以法律的名義公布具體的數據,證明自己第一的位置。隨即,郭凡生提供的來自2005年慧聰國際與環球資源的財報顯示,兩家公司的營業額共約1.5億美元,他肯定地表示:兩者相加才是“國內B2B市場的第一”。
正如韓禮士所言,B2B不僅僅局限于互聯網,而應包括所有為買家與賣家撮合的行為,比如展會、黃頁雜志等形式的資源。顯然,專注于線上平臺的阿里巴巴在這方面相形見拙,郭凡生注意到對手的一個細節是:在2006年春季廣交會上,阿里巴巴嘗試性地做了一些黃頁廣告雜志,這或許說明,“他們已經認識到并開始扭轉自身在網絡之外的劣勢?!?br/> 雖然對于雙方來說,慧聰和環球資源的合作還是有其互補性的。然而,這種合作能否有效挑戰目前的“老大”阿里巴巴,業界還是各執一詞。易觀國際認為,環球資源入股慧聰,著眼于利用雙方在業務上的互補性協同發展的同時,還必須加強對垂直行業更深的挖掘。
擁有著雅虎門戶、搜索引擎、淘寶C2C等品牌的阿里巴巴,顯然有著較強實力的業務線可以與B2B協同,對手的競爭優勢也日漸受到郭凡生的關注。
果然,在與環球資源戰略聯盟之后,慧聰網又推出了新版即時通訊工具“買賣通IM”。買賣通IM是在原買賣通服務組件“買賣通TM”的基礎上所做的全新改版,可以看出,在與阿里巴巴的交鋒中,慧聰網也正有針對性地加快步伐。
其實,環球資源和eBay的合作背景也被看作是慧聰的下一個“助力器”。郭凡生更是毫不諱言,“慧聰也有可能和eBay合作,在一些峰會上,兩個公司的CEO會有機會見面、探討,這種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有可能產生我們的合作?!惫采ΨQ,“當然,沒有哪些企業之間是不能合作的,除非其中一個企業已經死了?!?br/> 從一個14.8萬元起家的小公司、最早的國內商情服務提供商,到今天B2B領域里的巨人,慧聰的“中國式”成長和草根出身的郭凡生,仿佛有著驚人的神似。
在經歷了互聯網泡沫、上市、業務轉型等變革之后的慧聰,隨著環球資源等國際戰略伙伴的加入,這家B2B企業的腳步似乎越來越堅定,郭凡生甚至明確“暗示”:將來慧聰還會轉向納斯達克,“如果這件事做成了,那就是慧聰的又一個成功?!?br/>
中國新時代 2006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