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高爾夫業界的前輩人物,廖國智一手創辦了海峽杯和聯盟杯,而這兩項賽事早已成為國內職業高爾夫中不可或缺的傳統賽。而曾經是一名出色職業選手的他,現早已成為球場負責人,雖然工作性質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唯獨沒變的,就是他與高爾夫之間將近四十年的不解之緣。
他自己介紹說,從1978年就開始打職業賽,從事職業高爾夫行業已經將近四十年了,他曾經代表臺北到美國圣地亞哥打過三年15-17歲的青少年錦標賽,不過成績不算太好,要從業余來看,成績還算不錯,在亞洲各地打了很多比賽。1977年轉職業,因為臺灣有兵役,他是從1975年開始服兵役,1977年8月退伍,而他是在退伍之前參加了7月份的考試,因為當時是一年兩次考試機會。“當時考職業,是因為7月的考試是在自己所在的老淡水球場,想到機會不錯,就報名了。1977年的時候,我大概打了四五場職業比賽。從1978年到1990年,一直在亞巡和日巡打。美巡賽在1983年底打過一年。整個華人圈子,好像只有我和陳志松考上了美巡賽。”
1990年以后他就很少打球了,只偶爾在臺灣打一些小的比賽,雖然當時拿的冠軍不多,拿了無數次的第二第三,獎金也不少。從此之后,就慢慢走上了行政工作,他曾經做了臺灣職業PGA協會的12年副理事長。到后來,他作了球場的主人。
1996年的時候,創辦了“海峽杯”高爾夫賽。做這項賽事,是因為最早成立這個公司,還是以兩岸的比賽為主。像當時,舉辦高爾夫賽比較困難,因為高爾夫賽還沒形成風氣,并且贊助商極少。而他們又想做一項職業比賽,幸好他們有一個很好的合作伙伴就是英美煙草公司,當時煙草公司對于高爾夫也相當有興趣。所以,一拍即合。
“拿我自己來說,我年輕的時候,一年打三十五場都沒什么問題。我覺得,國內的球員一定要走出去,不能只待在國內等比賽。”感覺廖國智是講究時尚且具有前瞻眼光的人。
來源:Tom高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