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個結局悲慘的女人。她后來的遭遇簡直讓人無法想象她曾經擁有過的美艷輝煌。富有個性色彩的人生軌跡沒能讓她善始善終,卻讓她永遠地獨立于眾人之外。
她給人的感覺常常是高高在上的,昂首挺胸地好像不把整個世界放在眼中。在“務本”女校的校園里,她穿著跟其他女生一模一樣的藍布黑裙制服,卻仍然引人注目。她出生于1904年,叫楊麗珠,一個很俗艷的名字,卻彰顯著氣派,因為她的父親楊易初曾是廣東最有名的富商,后來又在上海締造了十里洋場首屈一指的家族。
她“闖進了”攝影棚
在學生時代她就喜歡參加學校里的各種活動。課余時間,經常跑到上海著名的大舞臺去看文明戲。因而認識了鄭正秋,就經常跑到“明星公司”的攝影棚去玩,漸漸地她對電影產生了興趣,夢想當一名演員。
1923年,“明星”籌拍影片《玉梨魂》。女主角是個漂亮、放蕩、風流的交際花。當時很難找到合適的女演員。鄭正秋推薦楊麗珠扮演這個角色,她立刻高興地答應了。入影后的楊麗珠改名楊耐梅。張石川導演的這部電影不僅在當時轟動一時,而且成為了中國早期電影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這部批判封建家庭倫理道德的影片是著名悲旦王漢倫的巔峰之作,也讓楊耐梅的名字為人們知曉,她在片中飾演玉娘的小姑,刻畫出人物放蕩不羈的性格。影片很賣座,這也是楊耐梅就此聲名遠播的開始。
1924年,她在百合影片公司主演了《采茶女》。“明星”的張石川看中她會演放蕩不羈的人物,同年又請她主演了影片《誘婚》,仍以風流放蕩的形象出現在銀幕上。影片公映后,雖然很賣座,卻引起了楊耐梅家人的強烈不滿,父親引以為恥,認為這是敗壞家聲。但她放棄了去美國的機會,堅持走自己所走的影劇道路,父女感情終于破裂。
其實,楊耐梅的戲路不局限于演放蕩型的女角色,也能演好嫻靜的淑女形象。
1928年《良心復活》一片公映,“明星”為了招攬觀眾,要楊耐梅隨片登臺表演。《良》片中有撫育幼兒輕唱“乳娘曲”一場戲。公司安排楊耐梅登臺表演的,也就是這場戲。那時是無聲片時代,觀眾聽不到片中楊耐梅唱的歌聲。為了滿足觀眾的好奇心,“明星”特制了一套與影片中唱“乳娘曲”時完全相同的布景,搭在銀幕后面。當放映到楊耐梅坐在客廳唱“乳娘曲”時,銀幕升起,舞臺燈光大亮,楊耐梅做著與片中相同的表情,唱出了“乳娘曲”。唱完了,銀幕隨之降下,電影繼續放映。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卻招攬了大量觀眾,狂演了20天。
這時楊耐梅已經是“明星”公司的臺柱級演員了,她的演藝事業蒸蒸日上,不斷的片約、不斷的應酬,還有不斷的約會。
只是不知不覺中,她的身邊又多了一個英俊瀟灑的青年,兩人漸漸變得同進同出,十分親密。他就是上海影壇上的當紅小生朱飛。他們相識在《空谷蘭》的拍攝過程中,那時朱飛還是個剛剛入行的新人,之前只演過一部電影。但他英俊瀟灑的外形和浪漫多情的表演卻是同時代男演員中少有的。
楊耐梅和朱飛都是當紅影星,具有相同的氣質魅力,就像一對“金童玉女”理所當然地走到了一起。之后,他們形影不離地出入各種社交場所,堂而皇之又神神秘秘,于是,到處都流傳著關于他們的軼聞,仿佛他們喜歡制造新聞勝過經營感情——然而也很難說清那究竟是不是一種戀情。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自從兩人的戀情公開之后,他們的見報率陡然上升,雙雙成為了演藝界最具影響力的明星。
一個“奇女子”
終于有一天,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她萌生了一個激動人心的念頭。
那是1927年的一天下午,她像往常一樣慵懶地窩在公寓的沙發上,隨手翻閱著報紙,頭版的一則醒目的新聞——新聞中的主人公也是個女子,廣東人,叫于美艷,也是個大富千金,脾氣秉性跟楊耐梅簡直如出一轍,同樣的豪爽大度,同樣的狂放不羈。她視金錢如糞土,一天在她自己的陽臺上,她將成把成把的鈔票向窗外揮灑,引來眾人的哄搶。而那女子,則俯身望著擁來擠去的人群縱聲大笑。
楊耐梅邊看邊自嘆不如,那個叫于美艷的女子的狂放在楊耐梅看來已然到了驚世駭俗的程度。不知不覺中,楊耐梅的心中竟莫名地激動起來,一種前所未有的沖動讓她想把這個“奇女子”的事跡搬上銀幕。酷似一種竭力證明自己的沖動。
然而,她的想法并沒有得到“明星”公司的認可。公司人員的一致反對讓她很懊惱,她果斷地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既然“明星”公司不批準,她就干脆自己開公司。
當時的山東軍閥張宗昌仰慕楊耐梅的名氣,暗中派特使到上海邀請她到濟南去。特使告訴楊耐梅,張宗昌十分仰慕她的盛名,聽說她擬自組制片公司,愿意投資。她經不住誘惑,雖猶豫再三,后來還是去了。半個月后,她從山東帶回來一筆巨款。于是耐梅影片公司成立了。
1928年耐梅影片公司開拍《奇女子》,楊耐梅親自出演女主角于美艷。由于于美艷的故事為當時的上海民眾所周知,加上楊耐梅本身的號召力,影片票房頗佳。朋友們很關心楊耐梅,見她事業上又有新的成就,名利雙收,就勸她利用這個機會激流勇退,擺脫永無止境的物質享受,去充實精神世界。然而她聽不進這些苦口良言,而是繼續以揮霍來填補精神上的空虛。吸毒、賭博使她成了窮光蛋。無奈之下,她隨大中國劇團去南京公演《啼笑姻緣》。
經過幾年的折騰,朱飛也幾乎敗光了所有的家產,而終日不務正業更是快速地葬送了他的前程,這一切都使得他跟楊耐梅的感情故事不了了之。
幸福生活的背面
而與此同時,楊耐梅卻遇到了一個好男人——原孫中山總統府顧問陳少白的公子陳君景。陳君景身為名門之后,與楊耐梅門當戶對,他為人成熟穩重,年輕有為,曾留學美國,并取得了經濟學博士學位,是個值得信賴和托付的人。陳君景為楊耐梅獨特的性格魅力所傾倒,她與生俱來的那種浪漫和灑脫是陳君景所不具備的。同時,陳君景的樸實無華也令楊耐梅一見傾心。就這樣,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結成了連理。
楊耐梅的婚事辦得極為節儉,除去邀請雙方父母參加婚禮以外,她連親朋好友都沒有通知(父母原諒了她),更沒有讓媒體知道。很難想象,曾經是那樣一個好出風頭的女子竟會如此簡單地操辦了自己的頭婚。更難想象的是,婚后的楊耐梅仿佛變成了另外一個人,社交場所再也看不見她的身影,賭場更被她視為禁地,甚至連抽了好幾年的鴉片煙都戒掉了。
婚后,楊耐梅和丈夫陳君景始終恩愛如初,還喜得一千金,又因家境闊綽富裕,所以他們著實度過了一段十分幸福美滿的時光。但隨著日軍侵占上海,抗日戰爭的打響,一切就徹底改變了。先是丈夫的公司被迫關門,資產被搜刮一空。又偏逢這時,楊耐梅的父母相繼過世,因遭奸人坑騙,家財幾乎全部被人侵吞。在萬般悲憤無奈之下,夫妻倆也只好攜女逃離上海,定居香港另謀出路。
夫妻倆逃離上海時所帶的積蓄本來就不多,來到香港后又屢屢受挫,家當所剩無幾,而作為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的丈夫又丟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岌岌可危。
楊耐梅自認為這一定是她一生中最艱難的歲月了,于是,她也干脆賣掉了所有曾經標榜過她摩登時尚的珠寶時裝,穿上了粗布旗袍,不施粉黛,樸素無華。他們就這樣靠變賣家私,才勉勉強強地過得體面一些。后來他們的女兒嫁給了一個姓趙的小業主,草草地辦了婚事,隨夫去了臺灣。
原本以為這對患難夫妻是能夠相伴終老的,如果是這樣的話,她的一生之中雖然在事業上大起大落,但至少還擁有一份穩定牢靠的感情。然而天公似乎是有意讓這時的她過得波折些,再波折些,以此懲罰她絕對安逸的前半生——1956年,他們出人意料地離婚了。
二人分手的原因人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她“幸福生活的背面”已經不加掩飾地暴露了出來——丈夫離她而去,女兒遠在臺灣,誰都指望不上了。那時,楊耐梅已經是個中年婦人,昔日的傲慢嬌嗔早就被艱難世事磨礪得蕩然無存,雖然從她舉手投足間那不經意閃現的風韻猶存中仍能窺見她當年的風華點點,但這時的楊耐梅畢竟已是半老徐娘,不可能再演戲了,于是,毫無一技之長的她生活幾近潦倒。最終淪落街頭求乞。后來,香港的記者發現了她,救濟了貧病的楊耐梅。
然而,上帝還是給了她一根救命的稻草,才使她不至于在某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在香港的某一條窮街陋巷中悲哀地死去——因為她還有一個女兒,還有一個依靠。雖然自從女兒遠嫁臺灣之后,因為種種原因,母女二人便斷了聯系,但女兒最終還是通過那些定居香港的老影迷找到了她,見到了窮困潦倒的明星母親。女兒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甚至比楊耐梅自己還要疼,于是二話不說接母親回臺灣與自己同住,讓楊耐梅總算安享了晚年,直到1960年2月27日楊耐梅辭世。
那一天,她走得悄無聲息,完全不像那個曾經風光無限,愛出風頭的楊耐梅。這恐怕是每個將死之人都會經歷的落寞。永遠脫離了過去,脫離了自己的生命和整個生活。
她就像一個玩得過火的孩子,不知深淺地在這個偌大的世界里橫沖直撞。起初是憑著對夢想生活的執著追求,爾后,當夢想成真的時候,她便沒有了追求,自顧自地享受起來——她很聰明,卻沒什么智慧,懵懵懂懂地活了幾十年才明白了“適可而止”的道理,正如她自己所說:“余衷想前事,如春夢一場,甚思同業后輩,以余為借鑒,得意時切要留做后步,為老年時作計算。”——然而這一切已經太晚了。
責編/高翔
E-mail:golddoo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