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46條規定了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即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與他人同居的;(三)實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實踐中同是離婚損害賠償,受損害的無過錯方,在提起該賠償時得到的賠償數額往往不同,有的得幾千元,有的得幾萬元。法院在處理離婚損害賠償案件時確定具體賠償數額依據的是什么?
金風
金風朋友:
《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離婚損害賠償是在離婚時,對無過錯方提起的,因過錯方的特定過錯導致離婚,就其造成的物質、精神損害的賠償。從離婚損害賠償的性質來看,它具有物質損害和精神損害的雙重性。就物質損害來說,其損害是直接的、有形的、可以計算的,人民法院一般根據損失的財產數額、支出的費用等實際情況,按《民法通則》第117條、第119條等規定確定具體的賠償金額。就精神損害來說,其損害是一種無形損害,對其具體的賠償數額的確定,人民法院一般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條等規定,根據精神損害賠償的三種不同類型即:(一)單純精神損害賠償型、(二)精神障礙損害賠償型、(三)人身傷亡損害賠償型和(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二)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三)侵權行為造成的后果,三種法定因素以及(一)侵權人的獲利情況、(二)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三)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三種酌定因素,對賠償金額進行客觀評定。對主觀惡意深的、情節惡劣的、后果嚴重的多賠,賠償數額與侵權人的經濟能力、受訴法院所在地的生活水平相對應。盡管精神損害本質上不可用金錢計量,金錢也并不能像填補物質損害一樣對受害人的精神損失起到填平損害的作用,但在確定賠償金額時法院還是盡可能地做到公平、公正、科學、合理、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