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7月,紅22軍成立,陳毅任軍長。陳毅到任后,辦起干部學校,任校長,為紅22軍和地方武裝培養骨干。肖菊英是干部學校的第一批學員。她成績優秀,還是學校的文娛骨干。肖菊英深深打動了陳毅的心。當年8月中旬,學員提前結業,肖菊英被分配到紅22軍軍部參謀處擔任秘書工作。9月,時年29歲的陳毅率紅22軍到達泰和縣城,與18歲的肖菊英正式結婚。
這時一場打擊所謂“AB團”的肅反運動,給黨和紅軍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
不久,陳毅奉命去贛西南擔任特委書記。陳毅從大局出發,伸張正義,釋放了一大批被錯抓的所謂“AB團骨干分子?!睘榇耍豢凵狭恕癆B團總團長”的帽子,連肖菊英也被說成是“AB團骨干分子”。
第二次反“圍剿”勝利結束不久的一天,陳毅突然接到上級通知,叫他連夜帶一名警衛員去于都參加緊急會議。陳毅暗忖:此行兇多吉少。臨行時,他囑咐肖菊英說:“我去開會了,三天之內不回來,你就快走,到你老家信豐藏起來。如果我沒事,我會派人把你接回來?!?br/> 陳毅到于都后,才知道是部署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工作,其中有一項是要求各地立即停止抓AB團,糾正肅反擴大化。陳毅虛驚一場,在回歸途中,遇到了國民黨地方武裝的襲擊,騎的馬被打死了,他只得和警衛員繞道步行,回到興國縣城已是第四天下午。
陳毅走后,肖菊英一直心神不寧,到了和陳毅約定的第三天晚上,她坐在窗前,望眼欲穿,等待陳毅歸來。眼看天色微明,她徹底絕望,決心“和陳毅一起去了”,毅然跳入樓下的古井中。
陳毅回家推開大門,只見白花掛在廳堂內,肖菊英全身濕淋淋地躺在門板上。此情此景,令陳毅心如刀絞。送葬歸來,一夜無眠,含淚寫下了題為《憶亡》的詩。陳毅寫道:
泉山渺渺汝何之?檢點遺篇幾首詩。芳影如生隨處在,依稀門角見玉姿。
檢點遺篇幾首詩,幾回讀罷幾回癡。人間總比天堂好,宿愿能償連理枝。
依稀門角見玉姿,定睛知誤強自支。送葬歸來涼月夜,泉山渺渺汝何之。
摘自《今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