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葡萄酒”關于葡萄酒的起源地。眾說紛紜。有的說是出自希臘,有的說是在埃及。而史學家多認定是從一萬年前由古波斯和古埃及流傳到希臘的克里特島,再到歐洲意大利的西西里島、法國的普羅旺斯等地。據說,有一位古波斯國王,把吃不完的葡萄藏在密封的瓶中,并寫上“毒藥”字眼,以防他人偷吃。國王日理萬機,很快便把這事給忘記了。當時有位妃子被打入冷宮,生不如死,湊巧看到這“毒藥”的瓶子,便有輕生之念。就在她等死的期間,突然發覺不但不痛苦,反而有種舒適陶醉的飄飄欲仙感。于是她將這事呈報國王,國王大為驚奇,一試之下果不其然,結果王妃再度獲得寵愛。
俄羅斯的“伏特加”關于伏特加的起源,那是12世紀時,最愛飲酒的俄國沙皇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都要努力為他制造一種長生不老的飲料。為此,一位叫基斯科夫的宮廷釀酒師經過一番設計后。釀制出一種以稞麥為原料的啤酒和蜂蜜酒一起蒸餾而成的“五色黃金不老”飲料,它就是現在伏特加酒的原型。之后玉米、土豆等農作物引進俄國,陸續成為釀酒的新原料。18世紀,小酒保出身的史密諾夫發明的用白樺木炭過濾伏特加原酒的方法使得釀出的酒更加純凈、透明。
英國的“威士忌”威士忌的誕生充滿了意外。中世紀初期,煉金術士偶然將某種發酵液體放進了煉金術用的熔爐里,結果竟然得到了可口的液體。煉金術士把這種酒用拉丁語稱作“生命之水”,認為是長生不老的秘方。此后這種“生命之水”的制法傳到了愛爾蘭,當地人把其直譯為“威士忌比西”,后來又縮寫成“威士忌”。“威士忌”誕生之初只是一種經過蒸餾且口感欠佳的無色液體,并不是今天這種飄溢泥煤香的褐色酒。19世紀后期蘇格蘭政府對釀酒課以重稅,當時大量的制酒者為逃避征稅,潛伏在深山老林中進行私釀。為烘干大麥麥芽,只好取用深山中最常見的泥煤。由于私釀不能公開販售,所以在銷售之前只能將其藏在棄置不用的雪莉酒桶中。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這種不得已的做法竟然大大提高了威士忌的品質。泥煤的煙味使威士忌更加爽口,而用雪莉酒桶長期保存,則使威士忌呈現琥珀色,同時更帶來一種醇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