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個小姑娘,她是穿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橫穿西藏阿里無人區年齡最小的人,在不到4年的時間內因收集10余萬節的廢電池而創下了“收集廢電池之最”;還是她,8歲就走進了大學殿堂給當代大學生講起了環保課,還和公司老總平起平坐簽署了“綠色環保契約”。這位小姑娘,就是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登上世界屋脊撿電池的王君婧。在2005年底的中國環境文化節“綠色中國”頒獎典禮上,王君婧當選第二屆中國環境大使。
8年走遍大半個中國
1993年,王君婧出生在北京一個普通工人的家里。4歲那年,父親王長青給女兒講故事,講起了廢電池對環境的危害。過了幾天,在接小君婧從托兒所回來的路上,有幾節廢電池躺在路邊,王長青沒留神,踩了上去,被小君婧一把拉住:“爸爸說的和做的不一樣!”說著,她將電池撿起來,擦干凈帶回了家。這事很快在親戚朋友中傳開了,許多親戚來玩,總要給她帶幾節廢電池,而小君婧呢,比收到糖果、玩具還高興。幾年過去了,小君婧成了“電池回收迷”。
盡管家里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王長青旅行和攝影這兩個愛好一直沒丟。在過去8年的時間里,王君婧和父親王長青一道,跑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路程長達8萬公里,北到黑龍江漠河北極村,南到西沙群島,西到新疆喀什,東到浙江溫嶺石塘鎮,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
2001年,她在不到4年的時間內,因收集10萬余節的廢電池而創下了“收集廢電池之最”的吉尼斯世界紀錄。而如今,她所撿拾的廢舊電池已經超過發13萬節。
“萬人簽名環保行”
小君婧發現,廢電池實在太多了,撿也撿不完。她問父親:“爸爸,世界上沒有廢電池的地方在哪里?”“有啊,我們國家的西藏是世界上最干凈的地方,珠穆朗瑪峰應該沒有廢電池。”“爸爸,你什么時候帶我去西藏,好嗎?”
沒想到,自己無意中的一句話引發了女兒去西藏的念頭。面對女兒期待的眼神,王長青覺得不能辜負孩子的愿望。于是經過一番準備,1999年9月初,他們出發了。
“啊,爸爸,這里多美呀!”經過長途跋涉,他們終于到達珠峰大本營,王君婧興高采烈地跳著、玩著。突然,她的笑容凝固了,瞪大了眼睛,呆呆地望著前邊,原來,她看到了路旁亂石間的垃圾。父女倆繼續往前走,然而看到的是更多的垃圾:廢電池、飲料桶、罐頭盒、膠卷盒和丟棄的汽車配件……
從珠峰回來后,王長青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在孩子眼中,珠穆朗瑪峰是一塊凈土,怎么會有人將有毒的廢舊電池扔在那里?小君婧心里也一直在惦記著,想再去西藏撿電池。爸爸媽媽非常支持她的想法,媽媽說:“君婧畢竟是一個孩子,應當喚醒公眾的環保意識,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對,組織一次征集萬人簽名環保行!”王長青心中一亮。
可是,哪來的經費呢?王長青放棄了買電腦的打算,用這筆錢買了睡袋、帳篷、照相機,又印制了1000份介紹廢電池對環境危害的宣傳品,還制作了寫著“保護環境,珍愛自然”綠色大字的橫幅。2000年7月10日,王長青帶著女兒從北京踏上了開往昆明的列車。這次行動的目標是云南、西藏和新疆。
一路上,他們分發宣傳材料,做講演,請愿意加入環保行列的人簽名。每到一地,他們都請郵局的同志在簽名橫幅上蓋上當地的郵戳。父女倆住帳篷,鉆睡袋,吃方便面、啃干糧。由于缺乏蔬菜和水果,他們的嘴角都開裂了,嘴里長了水泡,可小君婧一點也不叫苦。
當時,昆明正在舉辦世博會,天南海北的游客來到了這里。小君婧站在世博園門口分發宣傳單,她還特意放了一個紙箱,專門存放舊電池。一位開百貨店的店主被小君婧的行動所感動,將君婧父女倆接到自己家中居住。店主的女兒和小君婧成了好朋友,還一起到街上拾廢電池,附近的孩子們聽說后也幫著她們收集。一天下來,箱子里廢舊電池有四五十節,小君婧高興地說:“這次我大豐收了。”
他們離開昆明后,經麗江、中甸、德欽,到西藏的芒康、昌都,在拉薩做短暫休整后,奔赴珠穆朗瑪峰大本營,再經過阿里無人區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新藏公路,到達新疆,行程17000多公里,歷時40余天。一路上,他們乘過拖拉機、東風大卡車、越野車、馬車還有牦牛,更多的時候父女倆不得不徒步行走。幾乎所有的困難他們都碰上了:泥石流、塌方、斷路、高原缺氧、車禍,即使這樣,王君婧也沒有叫苦退縮,還沿途撿了3000多節廢電池。
與公司老總簽署“綠色環保契約”
200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這天,王君婧同爸爸在北京王府井進行環保宣傳,展出了爸爸拍攝的上千幅有關環保的照片。就是這一天,王君婧繼獲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穿越滇藏、新藏公路年齡最小的人證書之后,以“收集廢電池之最”,再次收到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頒發的“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證書。
王君婧環保的決心更大了,她和伙伴們組成了“小綠芽”環保小組,讓班里的小伙伴也加入到她的收廢電池的行動中。一次,小君婧看到香煙盒上印有“吸煙有害健康”的字樣,靈機一動,和小伙伴們一起給全國各家電池廠寫信。信中說:“……我國每年電池使用量近100億節,電池用完后人們往往隨意拋棄,被扔掉的廢電池里有很多重金屬,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危害人體健康……我們北京‘小綠芽’環保小組向您發出倡議:在您廠生產的電池和包裝上印上‘舉手之勞做環保,請勿亂扔廢電池’……”兩年中,她和小伙伴一共寄出了100多封信。
2001年11月21日,王君婧終于收到了一封河北的來信。發信人是河北長衡電池有限公司,當他們第二次收到“小綠芽”的來信時,被孩子們宣傳環保的執著所打動。他們響應“小綠芽”的倡議,邀請“小綠芽”環保小組在第一批加印環保口號的電池出廠之日,來工廠參觀,并舉行了“綠色環保契約”簽字儀式!
撿舊電池并沒耽誤王君婧的學業,她的學習成績在班里名列前茅,并且是班長。“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環保活動中來!”這個12歲的環境大使這樣說。
責任編輯/薛擁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