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部紅色經典給了讀者理解新中國歷史的另一條線索
對那些不相信僅僅靠激情燃燒和勇猛蠻干就能締造和保衛這樣一個大國的讀者來說,這部紅色經典給了他們理解新中國歷史的另一條線索。
為了解釋獻身于國這個選擇究竟有多么艱難,劇本用“萬能之手”挑選了最出色的男人和女人作為主人公,以便讓人們能清晰地看到生命的意義怎樣沿著兩個方向展開:一面是俗世的“幸福”;一面是他們的信仰與堅持。
安在天和黃依依這樣外在與內在都出類拔萃、相當般配的兩個人,卻因為一個神秘的理由不能在一起,悲劇由此展開……安在天面對黃依依熾熱的愛情“失能”,打開這個疑問的鑰匙,放在劇本的第一部《聽風者》中,“聽風者”瞎子阿炳的“失能”是先天的,他無比敏銳的聽力可以為國家情報部門的無線電偵聽立下大功,但在其他方面,阿炳卻不能像一個正常人那樣去生活。
表面上比阿炳正常得多的安在天,在“俗世”生活中同樣會“失能”。“失能”的理由同樣與他的選擇有關,為了保住國家重要情報親手打死前妻的安在天,不能再接受另一份感情,盡管這是一份用“俗世”的正常標準看來最完美的愛情。
這把鑰匙揭開了性格悲劇背后的命運悲劇,既然安在天本人選擇道路給了他不同的經歷,有了這樣經歷的,不能輕易回歸世俗生活,也不能接受世俗的幸福。
作者善于調動各種場景來呈現這兩種生活的沖突:發覺救不了親生兒子,發狂自殺的國民黨潛伏特務行動隊長;得知兒子犧牲,悲痛欲絕的地下黨父親;還是徘徊在上海警備司令部門口永遠也等不到父親的小安在天,都將這兩種生活的劇烈沖突,和因之產生的悲劇沖擊力傳遞給觀眾。
完美的愛情、溫馨的家庭,一次次破碎在讀者眼前,讓后來者知道,選擇了這條道路,需要付出什么代價,他們要付出的可能比生命還重要。這其中的艱險,當事人方能深諳,所以,安在天在決定是否把前妻小雨發展為地下黨員的時候,他非常猶豫,因為他太清楚這種生活。
三個故事形散神不散,緊張的情節,引人的故事,意蘊深長的對白,包裝著這樣一個深邃的主題。讓讀者恢復了對國產電視劇本的信心。這樣表達的愛國主義,又如此真實可信,不會因為虛妄和造作被今天的青年所拒絕。讀完悲劇的讀者會真心祝愿他們心中的英雄會有更好的未來。
只有到仇恨完全消失,集團之間、民族之間、國家之間再沒有爭斗的時候,這些選擇了獻身于國家,這些把自己的利益與全體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人,才能找到他們自己的幸福,過上正常的生活。
即使這一天真的降臨,人們也不會忘記他們,因為他們高貴的品格,他們驚心動魄的故事本身就是非凡的傳奇,給人們帶來的審美體驗遠比青春偶像劇更深刻和持久。愛國主義,作為一種浪漫的情愫,將生生不息。
(《暗算》麥家、楊健著 作家出版社 2006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