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魯汽車制造廠商富士重工業株式會社與理化學研究所共同研究開發了采用理化學研究所以前開發的“ELID磨削法”技術的“ELID珩磨加工方法”,用于汽車發動機汽缸內徑部分的精整加工。2006年5月,投放日本國內市場的斯巴魯力獅Legacy的部分車型,搭載了應用該技術進行加工、批量生產的發動機。
汽車發動機的汽缸內徑部分,是左右發動機的輸出和燃油消耗等性能的活塞進行往復運動的關鍵部分,為了獲得更高的性能需要進行高精度的精整加工,即珩磨。所謂珩磨,是在圓筒形加工工具上安裝了復數的棒狀磨石,在澆注切削液的同時使加工工具同時作旋轉和往復運動,對內徑表面進行磨削以提高加工精度。在發動機生產的成本方面,珩磨需要操作者具有熟練的操作技能,且因設備昂貴、所需加工時間較長等因素影響,一直是一個很大的待解決課題。
迄今為止,“ELID磨削法”一直被應用于硅、玻璃、陶瓷、高硬度鋼材、復合材料等難于加工的硬質材料的鏡面加工。富士重工與理化學研究所共同開發的新加工方法——“ELID珩磨加工方法”,已應用于斯巴魯水平對置發動機的批量生產上,這也是世界范圍內首次將“ELID珩磨加工方法”應用于汽車發動機零件的批量生產加工技術上?!癊LID珩磨加工法”,在將汽缸內徑部分的精整加工時間由原來的單汽缸70-80秒降低至40秒的同時,還實現了汽缸內面的精度提高和質量穩定性。
在引入這種新加工方法時,僅需對現有設備進行增加電極等小規模改造,因而降低了設備投資,并將設備停工時間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時,因縮短了加工時間而擴大了生產能力,也減少了能源消耗,是一種優秀的環保加工工藝。
目前,該加工方法的導入僅限于部分生產線,為了提高質量和削減成本,正在研究將其推廣到更多產品的加工生產中去。
(注ELID:Electrolytic In-process Dressing在線電解修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