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消息,2005年5月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冰島經貿研討會上,由冰島環境保護部部長安娜女士、冰島雷克雅未克市議會議長爾斯環松先生和陜西省咸陽市市委書記張立勇監證,冰島共和國雷克雅未克能源公司、冰島銀行和咸陽市城市建設投資公司、陜西省中地能源公司就咸陽地熱合作協議正式簽字。首期工程,雙方共投資2億元人民幣,冰島方占70%的股份。在中國訪問的冰島共和國總統格里姆松參加了簽字儀式,并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咸陽已詳查和規劃的地熱面積,在咸陽市區就達173平方公里,地熱儲量372億立方米。據地質學家論證,咸陽地熱資源無論藏量還是品質,在整個西北地區首屈一指。
冰島共和國總統格里姆松說,冰島雖小,但在一些項目的開發上,尤其在開發地熱資源技術上,在世界上處于領先水平。在和胡錦濤主席的會談中他曾表示,冰島對中國的地熱開發有濃厚的興趣。這次和咸陽市就地熱開發達成協議,對冰島共和國來說,是歷史性的協議,對促進兩國的友好,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因此,他不僅要關注這個合作,還要時時過問這個工程的進展,要促成國家銀行對這個工程的投資,把這個工程做大做好。
在簽字儀式上,張立勇也表示,咸陽要充分利用冰島的資金和技術力量,把咸陽的地熱開發出來,造福于咸陽的老百姓,用兩三年時間,把咸陽建成溫泉之都,成為第二個“雷克雅未克”。
我們采訪冰島大使的采訪就是從咸陽地熱開始的。
冰島,這個從名字聽起來讓人感到寒冷的國家,正迅速成為歐洲最熱的旅游目的國之一。打開冰島共和國駐華大使館的官方網站,筆者很驚喜地發現其中還鏈接了冰島旅游局的中文網頁,主頁面上一行“美麗而富饒的‘冰與火之國’”,一下子縮短了我們和冰島這個遙遠國家的距離。
此次采訪冰島大使,緣起于本刊記者在陜西咸陽采訪市委書記張立勇時,談到咸陽的地熱項目開發,張書記向本刊推薦了冰島大使埃德爾·古納松先生。冰島對于地熱這一清潔能源的開發在世界是頂尖的,聯合國在那兒還設立有地熱開發的培訓班。但是大使即將離任,有兩個答謝酒會要出席,還有很多的行李需要打包。想來也是異常的忙碌,因此,接到采訪通知的時候,實在是太意外了。
透過冰雪的迷霧,一個冰雪與火山的國家在我們眼前慢慢呈現出來,漸漸清晰。
對于中國讀者來說,冰島是個遙遠的國家。在一片純凈的冰雪天地中,冰島就像一個“冰美人”那般遙不可即。它位于歐洲西北部,在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格陵蘭海之間 北端靠近北極圈,西與北美洲的格陵蘭島遙相呼應,東南與英格蘭隔海相望。冰島有10萬多平方公里,接近我國福建全省的面積,人口共30萬,地面的10%都被冰雪覆蓋,農業和可耕地都在靠近海灣的地方,內陸比較貧瘠,森林也很少。
找遍世界的各個角落,你不會發現有第二個國家能像冰島這樣,擁有如此千變萬化的自然景觀。在冰島,你可以在同一天領略到瀑布、冰川、火山及其火山巖地貌、間歇噴泉等。大自然造物力量在冰島所呈現出的溫柔、粗獷、壯美、奇特、虛幻,讓人覺得,在這一個面積只有10多平方公里的國家里,眾多千奇百怪的自然奇觀同時出現,太不可思議了。
《對外大傳播》:四年前,您接過出任冰島駐中國的特命全權大使的國書時,心情如何?在即將離任之際,回首您在任的四年,覺得您為中冰兩國的交流有哪些事可圈可點的?有遺憾嗎?
埃德爾·古納松:在很多方面是成功的,但是仍然有待后來人繼續努力。作為大使,我的主要任務就是加強兩國的關系,在這方面我們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這是個沒有盡頭的任務,是永遠都不會停止的。我們兩國簽訂了《中國公民自費旅游目的地協議》,以后中國人就可以自由地去旅游了。很多冰島的公司也已經準備在中國從事業務。冰島最大的一家銀行也定于在今年秋天10月底在上海設立辦事處。接下來的這兩周,咸陽的地熱項目也將有實質性開展,我們和當地政府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系。這個項目實際上還是個小項目,就是為三個大學的27萬平方米建筑供暖。這只是個開始。這是咸陽首次用地熱取代燃煤供暖,潔凈環保。在地熱的使用上,我們冰島非常有經驗,用地熱來發電和供暖,我們在世界上是一流的。
當然還有很多的事情要繼續做下去,大使的工作是沒有盡頭的,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么事。我的繼任者將會和中國政府商討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在不久的將來可能還有兩地直航的問題。但是我在任期間可以說,沒有遺憾,只有對未來的期待。這幾年,還是很精彩的。
據了解,目前中國公民如果想去冰島,需要在哥本哈根或者巴黎、倫敦等歐洲和美國的主要大城市轉機,冰島航空公司全年都有從這些城市飛往首都雷克雅未克的航班,飛行時間3~5小時。
《對外大傳播》:過去中冰經貿關系主要集中在漁業和地熱項目合作上,現在已經擴展到電信、醫藥、航空、時裝等領域。2005年中冰貿易額為1.21億美元,同比增長65.7%,您如何看待中冰之間的貿易合作?我們還應朝哪個目標努力?
埃德爾·古納松:中冰之間的貿易額每年都在增長,中國可以向我們提供很多好的東西,而冰島也可以向中國提供很多海產品。我們的海產品一般是先運到中國進行加工,然后銷往其他國家。我們希望以后海產品也可以進入中國的內地市場。我們從中國進口很多東西,幾乎所有的東西中國都可以制造。我們更歡迎中國品牌產品,像海爾和海信進入冰島。我一直都在試圖說服冰島人,中國不僅可以制造便宜的物品,比如襯衫、襪子等等,而且還可以生產具有先進水平的世界一流的電子器械和醫療產品,以及制作精細、復雜的產品。中國汽車現在出口比較少,但是我敢保證, 5年以后,歐洲和美國將是中國汽車的天下!
兩國貿易有著非常光明的前景,尤其是在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之后,將會更加有所作為。
《對外大傳播》:由于地理和歷史的原因,中國與冰島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交往并不甚密切,90年代后高層互訪增多,民間交流也日趨頻繁。冰先后在華舉辦郵票展、畫展,派出文藝團體訪華演出,并翻譯出版了冰島古代傳奇和詩集;中國也在冰舉辦了郵票展和書畫展,并派出民樂團和雜技團訪冰,都取得不錯的效果。您如何看待文化交流在促進兩國外交和多層面合作中的作用?
埃德爾·古納松:文化交流對促進兩國的關系非常有利。我們冰島有很多非常好的藝術家,他們到中國來舉辦展覽,同時我也很希望中國的藝術家能夠到冰島去。文化和藝術能夠增進兩國之間的理解,進一步密切兩國的關系。
自1971年建交以來,兩國關系在不斷地加強。高層互訪頻繁。冰島總統在2005年訪華,2002年江澤民主席也訪問了冰島。兩國各部委間的訪問也是很多的。今年冰島文化部部長將來華訪問。這顯示了我們之間的緊密合作,我希望胡錦濤主席能夠在不遠的將來訪問我們國家。我們的總統是在去年5月訪華期間向他發出邀請的。
《對外大傳播》:據報道,冰島的阿克雷里大學首先開設“中國學”科目,目前可選擇的三個科目都非常受歡迎,包括中國現代文化、與中國做生意和初級漢語。這是否反映了冰島人民對中國的關注呢?
埃德爾·古納松:是的,越來越多的冰島人都在關注中國,對中國的興趣日益增長,很多人都希望能來這個東方大國。去年5月,冰島總統訪華時,他帶了一個20人的政府代表團乘包機來到中國,飛機上還有一個由來自100多個公司的200多人組成的商業團,同機還有200多名游客來中國旅游。如果還有多余的座位,肯定還有更多的人來。現在中國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因為它在很多領域都已經取得了世界領先的地位。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2010年上海舉辦世界博覽會,這么多盛事肯定會吸引很多人的注意力。由于費用的問題我們現在還沒有決定是否參加世博會,但是奧運會我們一定會派運動員來參加的。到時肯定會有很多旅游團來中國訪問。
“冰島有非常完善的社會福利體制,社會治安穩定,犯罪率低。人民生活水準多年以來一直位居世界前茅,冰島是世界上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之一。”以上這兩行文字是筆者從大使館門廳拿到的宣傳資料上摘錄的。
采訪的間隙,大使周到地詢問在座的人是否需要喝點什么。而大使本人則起身從自己的辦公桌上拿起一個大號的塑料水壺喝水。早在一進門的時候,筆者就注意到這個水壺,察覺里面好像是茶葉,卻又不敢肯定。沒想到大使先生向我們推薦起自己所喝的茶,“烏龍”,“很好味兒”。聽到這樣的字眼,筆者不禁打趣道:“在我們印象中,歐洲人是非常喜歡咖啡的。有一句話說,‘如果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就是形容歐洲人對咖啡的熱愛。大使為什么會選擇喝茶呢?”
“前一段時間我還在喝咖啡呢。現在覺得中國人喝茶很好,對身體有利,很健康。”大使說完,又回頭看了看自己的大號茶杯,露出一副非常滿意的表情。
埃德爾·古納松先生向我們介紹說,其實冰島這個名字并沒有為人們勾畫出一幅確切的圖畫。格陵蘭才應該叫做“冰島”,而冰島應該叫做“格陵蘭”(Greeland意思是綠色之地),其實冰島還是有很多綠色的。有人說到格陵蘭去的第一批居住者就是為了吸引人們去才把那片土地叫做格陵蘭的。
《對外大傳播》:那冰島這個名字的由來是怎樣的?難道是為了不讓人們去才起的這個名字嗎?
埃德爾·古納松:(笑)不是,根據冰島的傳說,第一批到島上的居民看到這里的海灣都是被冰雪覆蓋,所以才叫“冰島”。冰島在一年的一部分時間里的確是個“冰美人”,但是它大多數時候還是綠色的。這個時候是旅游的好時節。而且冰島是個火山島,火山噴發每5年在內陸發生一次,當然噴發地點距離居民定居地還是很遠的。實際上是火山創造了冰島,至今火山的活動還在改變著冰島的領土。
《對外大傳播》:冰島的居民生活在這么一個多變的土地上,大自然會不會在人們的性格中形成某些特點?
埃德爾·古納松:讓一個冰島人來評述冰島人的性格有些困難。當然,大自然在塑造人們的性格方面肯定是起到了一部分作用,冰島的冬天環境惡劣,經常是漫長漆黑的長夜(冰島有極夜現象),所以形成了冰島人堅強甚至有時是頑固的性格,也充滿了活力,能夠像中國人一樣的堅韌。
冰島是個經濟發達的國家,但是在10 年前,可以說冰島是世界上最為貧窮的國家之一。那時沒有工業,只有基本的農業和漁業,漁業中使用的也是很簡陋的小漁船。但是現在冰島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人均國民收入居于世界前列。冰島的公司在世界的很多領域里也非常活躍。冰島發展非常迅速,福利待遇非常好,在醫療和教育方面是免費的。我們也是世界上文盲率最低的國家。我們30萬人民都在努力保存我們的語言,因為這是我們國家認同的基礎。
《對外大傳播》:說到語言,世界很多語言中都有一部分外來語,漢語也不例外。將一些外來詞匯和隨著時代進步發明的新詞語融入到自己的語言中來。據說冰島語有一個奇特之處,就是它不接受外來詞匯。冰島語從公元9世紀到現在基本沒有變化,冰島人至今都能夠毫無困難地閱讀寫于13世紀的英雄傳奇故事。任何一個民族都會為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感到驕傲,您能談談您的看法嗎?
埃德爾·古納松:你說得很對,我們經常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對新事物加以描繪,常常會成功,但是也有不成功的時候。判斷一個詞語的創造是否成功,就看大家是否經常在用。比如電話,我們從來不說“telephon ”(英語“電話”),而是創造出一個詞 “simn”,在冰島語中是“線”的意思。而且還有“飛機”、“噴氣式飛機”、“電腦”等等,這些詞語都是在我們原來語言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而且有很多象聲詞,比如“噴氣式飛機”的發音就能讓你聯想到它在起飛時的聲音,很多詞語具有聲音模擬性。
現在我們的年輕人在使用電腦時都用英文交流,看電影是英文版的,收看國外的電視也是英文的,我們必須更加頑強地戰斗,為保持冰島語的本土性、完整性而戰斗,當然也要適應不斷發展的世界。
《對外大傳播》:請問大使先生,您能用中文自由地交流嗎?
埃德爾·古納松:我會的中文就非常有限了。因為我發現,如果全身心投入去學中文,需要我每天花兩到三個小時,并且要接連不斷地學好幾個月,作為大使我拿不出那么多時間,因而我的中文表達能力也就非常有限了。但是大使館有很多中方的工作人員,他們在語言上可以幫我,所以工作起來不會有問題。
《對外大傳播》:那您退休以后就可以學習漢語了。
埃德爾·古納松:(笑)可以的,只是退休以后大腦記憶力不好了,如果我要學就一定到中國中部的某個城市去,找到一個純中文的環境。如果我是年輕人當然毫無疑問,我一定會學漢語。
采訪中我們注意到大使辦公室的墻面上懸掛著一幅色彩十分艷麗的畫,深藍色的背景上,有明黃色、棕褐色,以及白色的色塊。筆者請大使介紹一下這幅畫的含義,大使說:“我非常喜歡這幅畫,它已經成為我辦公室的一部分了。其實我并不賦予圖畫以某種特殊的意義,畫面上的深藍和明艷的黃色形成一種對比,我只是覺得顏色看起來非常舒服。并沒有任何意義。另外三幅圖畫出自一位冰島女畫家之手,它讓我想到藍天。當然北京最近這些日子是看不到的了。”順著大使的話音,筆者抬頭看看窗外的天空。可能是因為連日陰雨的緣故,天空霧蒙蒙的。
這時臨時充當翻譯的冰島大使館商務代表楊力先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補充道:“在冰島作畫,由于天空度化快,一個景可能就只有一瞬間。因此在畫中用很具體的線條來表現事物是不太可能的,很難把某個景致畫得很清楚,所以冰島的畫家習慣用色彩來描繪留下印象最深的部分。這樣也就形成我們看到的色塊了。”
這個倒是和我們之前在冰島的官方網站上收集的資料相吻合。在冰島,天氣變化非常快。冰島人常說:“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天氣,請等5 分鐘。”因此,在夏季,到冰島旅游攜帶輕便的衣服即可,但同時要準備些防雨、御寒的服裝。另外,不要忘記帶泳裝,全年無論何時去冰島,你都可以在流淌著地熱溫泉水的戶外游泳池里消遣時光,水溫通常保持在25℃~28℃。
埃德爾·古納松還喜歡古典音樂和中國的傳統音樂,中國的電影也看了很多,比如《活著》、《霸王別姬》、《一個也不能少》、《花樣年華》等等。他說,中國擁有很好的演員和導演。去年中國有一個電影代表團也到冰島進行了訪問。目前使館方面正在盡力促成在兩國舉辦電影節。
大使本人還非常喜歡中國的食物。每當有朋友光臨,都帶他們去一些有簡約風格的中國餐館用餐,當然每次也少不了北京烤鴨!這句話讓在場的人都會心一笑。大使說,中國餐館遍及全球,但是真正的中國菜還是只有在中國才能享用到。“我走了,回家了,會想念這里的朋友,想念中國飯菜的味道的。”
《對外大傳播》:2003年1月您出任冰島駐中國的特命全權大使,到現在已逾三年,在中國的這些日子里您有什么深刻的感受和經歷?中國給您留下了哪些印象?
埃德爾·古納松:在這近4年里的經歷是非常寶貴和難忘的。中國在我的心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沒有一個人不被中國所感動,這將是一個長久而巨大的印象。
《對外大傳播》:那么您被什么所感動呢?
埃德爾·古納松:所有的有關中國的一切都讓我感動,中國人,中國的文化、歷史,以及改革開放后中國巨大的變化給世人帶來的驚訝,等等。舉個例子來說吧,有一天我在路邊的店里看到一件很感興趣的東西,心想,晚些時候再買吧,但是我從來都不能如愿。因為等你再來,那東西已經不在那里,而且那個店也不見了,甚至可能那整個建筑都不在了。在中國每件事都發生得太快了。中國歷史在很多方面都是獨一無二的,它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世界上很多的發明其實都是源自中國。
我和我的夫人這些年一直都生活在中國,我的孩子也已經長大,他們有機會跟隨我們在中國旅游,到目前為止,他們足跡所至的中國城市至少有25個。如果你要問我哪個城市留給我的印象最深,那就為難我了,我南面到過溫州、廈門、三亞,西面到過烏魯木齊、喀什,北面到過哈爾濱,每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歷史和魅力。但是在那些地方我總是能夠碰到一些非常好的朋友。
說到我對中國的印象,很難用寥寥數語來表達。中國國土面積遼闊,人口世界第一,中國的地貌特征也是千姿百態,應有盡有,從沙漠到熱帶雨林,從高原到盆地。而且中國人民非常勤勞,任勞任怨。
不知不覺間,已過中午,不忍心再多打擾大使先生,我們起身告辭。但愿他對中國的美好回憶能夠帶給更多人帶去有關中國的信息,也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我們能夠與那“冰與火”的國度離得近一些,再近一些。
責編:周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