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秀同志:
你好!編輯部將你的來信轉給我,看完信后,我知道你是一個有事業心的干部,也是一個敢說真話的干部,你的真話代表了很多基層干部的心聲。雖然你的困惑不好解答,但我很樂意有這樣一個機會,與你一起,共同交流、探討建設新農村這個農民朋友和基層干部目前非常關注的熱點話題。
新農村究竟是啥樣?這確實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問題。中央用20個字對新農村進行了描繪,即“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看似簡單明了,但涉及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方面面,領域全面而廣泛,內容綜合而豐富。就拿重慶來說吧,我市要力爭通過3年努力,初步完成100個示范村的建設任務,在農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和農村公共事業發展上實現突破,使示范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7000元、6000元、5000元以上,村容村貌要達到“走路不濕鞋、吃水不用抬、煮飯不燒柴、住房磚瓦蓋、村莊靚起來”的目標,農村公共事業要達到讓農民“義務教育不繳費、基本醫療不嫌貴、老有所養不拖累、文明守法不犯罪”的基本標準。只要你認真吃透中央有關精神和我市關于新農村建設的各項目標,我相信你一定能給農民朋友一個明確的答復。
你在信中提到誰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我想答案是比較明確的——農民朋友是新農村的主人,自然就應該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當然也是建設新農村的主力。如果把新農村建設比作一場“大戲”,那么農民朋友就是天然的“主角”;如果農民朋友不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參與其中,這場沒有“主角”的戲是肯定唱不了,也注定是唱不好的。因此,作為基層干部,應引導廣大農民朋友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盡快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主戰場,當好“主演”,唱好“主角”。
俗話說:上頭千條線,下頭一根針?;鶎痈刹刻幱谛罗r村建設的前沿陣地,是新農村建設的具體組織者、實施者和推動者,面對上級的嚴格要求和群眾的殷切期望,有時候還處于“兩頭受氣”的尷尬境地,你們的工作令人敬佩,你們的處境令人同情。但是,在建設新農村的歷史進程中,基層干部的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上級對你們寄予厚望,群眾對你們報以期望,大家既不能“迷?!保植荒堋懊月贰?,更不能喪失斗志。針對你的情況,我想提幾點建議,供你參考。
一是提高認識,變“政績觀”為“務實觀”。作為基層干部,首先要提高認識,認真吃透中央有關新農村建設的政策。要認識到新農村建設是黨和國家實施的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同時也是一場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那種認為新農村建設就是“推倒舊房建新房”、“上項目搞工程”的說法,既片面,又膚淺,真要這樣,很容易搞成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如果我們的干部把新農村建設當作政績工程、面子工程來抓,這既違背了中央的政策,農民群眾肯定也不會買賬。所以,基層干部要洗清自己頭腦中固有的政績情結,要以務實的態度來抓這項工作,特別是要做好群眾的宣傳解釋工作,要原汁原味地傳達中央和我市出臺的各種惠農政策,讓群眾心知肚明,從而激發群眾參加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是振奮精神,變“心存迷?!睘椤靶判氖恪?。俗話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苯ㄔO新農村也是一樣,雖然任重道遠,但只要扎扎實實去做,新農村建設并非遙不可及。韓國的經驗就值得借鑒。上個世紀60年代,韓國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住草房、點油燈、吃兩餐”是當時韓國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從1970年開始,韓國開展“新村運動”,經過30多年的建設,到2004年,韓國人均GDP已躍升至1.4萬美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0.84。其成功的經驗之一,就是韓國民眾一直強調了一種精神——勤勉、自助、合作。韓國人能做到的,中國人也一定能做到。對于戰斗在第一線的基層干部來說,只要始終保持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滿懷信心、充滿激情地投入到這項工作中去,就會在希望的田野上干出一番事業。當然,新農村建設不可能一帆風順,肯定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不能因為群眾一時不理解,就對整個工作缺乏信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種思想和精神狀態是要不得的。
三是轉變角色,變管理為服務。和你的感受一樣,不少基層干部反映,現在的農民什么都懂,太難管了,在農村經常出現“一鄉兩屋坐,手藝各做各”的現象。這正說明了在轉型時期,基層干部一定要順應歷史潮流,及時轉變角色:少點“官氣”,多點“民氣”;少點管理意識,多點服務意識。在發展具體產業項目時,要充分發揚民主,多搞調查研究,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爭取群眾的支持和信任。當然,我們基層干部也要加強業務學習、提高素質,從而更好地組織引導農民群眾抓生產、闖市場,保平安、求和諧,建設好新農村。
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若問路在何方?路就在腳下。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地走下去,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好藍圖,一定會實現。
市委研究室農村處胡永鳴
2006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