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面,萬州區龍駒鎮副鎮長冉萬軍就對筆者說:“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展以來,為了重塑黨員形象,我可是吃不好飯,睡不好覺,一心撲在工作上,要用事實向黨和群眾遞交一份滿意的答案。”
心中的傷痕
現年43歲的冉萬軍1980年高中畢業,參加高考落榜后,便參了軍。由于在部隊里好學上進,1983年9月他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年從部隊轉業后,冉萬軍被分配到萬州區新田鎮糧站工作。后來被調到鎮政府工作。1999年1月,由于工作出色,他被提升為新田鎮黨委委員、副鎮長。2004年10月至今,任龍駒鎮副鎮長。
在三峽工程建設中,新田鎮為萬州區的一個移民場鎮全淹鎮,僅場鎮移民就要搬遷6000多人,移民任務十分艱巨。冉萬軍作為新田鎮分管移民的副鎮長,擔子很重。冉萬軍說,在2001年至2003年的那段時間里,他幾乎沒有休息過節假日,全部身心都用在了移民工作上。
由于當時移民工作十分苦和累,而移民干部的報酬又比較低,在這樣一種反差面前,冉萬軍忘記了一個共產黨員必須堅守的廉潔自律底線。
2002年6月,新田鎮在進行二期移民銷號調查時,發現1992年納入長江水利委員會登記、屬于移民搬遷之列的白水居委會的一戶居民,戶主名為王記名,有其名卻無其人。經冉萬軍安排,居委會以王記名的名義提出移民銷號申請,并與鎮移民辦簽訂補償銷號合同,確定王記名的補償款為10163元。報原五橋移民局審核后,該局便將相應的移民補償款劃撥到新田移民辦賬上。而后,居委會黨支部書記以王記名代理人的身份簽字后,將此款領了出來。
不久,該黨支部書記按照冉萬軍的要求,扣除1000元“陣地建設費”后,將余下的錢交給鎮移民辦工作人員蔣某保管。蔣拿到此款后,沒有交移民辦入賬,而是存入了自己的存折。此后,冉萬軍從蔣某那里借走了現金6000元,蔣也從中陸續取走2000多元,用于個人開支。
2004年8月,冉萬軍得知蔣某調離新田鎮后,找出一張已作廢的、金額為7000元的運輸費發票交給蔣,用此張發票沖銷兩人的借款和用掉的錢,其中冉萬軍沖銷了4500元,蔣沖銷了2500元。至此,冉萬軍將4500元錢據為己有。
2005年4月,冉萬軍貪污移民補償款的行為被群眾舉報,萬州區紀委于當年6月對其進行立案調查。鑒于冉萬軍在調查期間主動認識到了錯誤,并主動退出了違紀所得的金錢。當年9月,區紀委給予冉萬軍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從此,冉萬軍的心中,有了一道永遠也無法抹去的傷痕。
思想的升華
黨內嚴重警告,對于風華正茂的冉萬軍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如果就此沉淪,就會一事無成。未來的路怎么走?聽說要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后,這個問題更加困擾著冉萬軍。一想起這些,冉萬軍就感到自己對不起多年培養他的黨組織。
2005年6月1日,先進性教育活動在龍駒鎮開展。在動員大會上,鎮黨委書記周安全明確提出,在這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廣大黨員干部必須認真查找思想上存在的突出問題,扎扎實實地進行整改,真正讓干部受教育、讓群眾得實惠。
當晚,冉萬軍回到寢室,回想起書記的一番話,心情十分沉重。他對自己以前所犯的錯誤再一次進行了反思,認識到,自己之所以做出了對不起黨和人民的事,主要原因是黨員意識淡薄,意志不堅定,在金錢面前經不起誘惑,吃了敗仗。
當時,自己在移民工作中干了許多實事,還被原五橋黨工委通報表揚為先進個人,而回報給自己的是非但沒有被提升,反而還從工作條件較好的前鄉調到了偏遠的后鄉工作,心態失去平衡,于是沒有把握住“方向盤”,滋生了貪污公款的念頭,以彌補自己的“損失”。現在想起來,這是多么可恥的想法和行為啊!
當晚,經過痛苦的反思,冉萬軍在筆記本上記錄下了自己身上存在的四大問題:政治理論學習不夠,政治覺悟不高;理想信念淡化,精神不振;群眾觀念淡薄,服務宗旨意識不強;廉潔自律、自我約束不夠。他發誓,一定要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提高黨性修養,增強“免疫力”,重新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支持。
“人最寶貴的,就是要多為老百姓辦幾件看得見摸得著的事,讓老百姓來評價你是否稱職。我以前在人生的道路上犯了錯誤,栽了一個大跟頭,現在每走一步,我都得思前想后,看我所做的事是否對人民有利。”冉萬軍說,他父母和岳母都是退休干部,此前他犯的錯誤,對他們的打擊很大,如果自己再不洗心革面,實在無法面對家人、同事、朋友和群眾。
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始后,冉萬軍不但從不缺課,而且經常挑燈夜讀,并做好讀書筆記。
同事們問:“冉鎮長,你學習這么認真,究竟為了啥?”他實實在在地說:“我就是要在學習教育活動中提高思想認識,矯正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彌補我以前所犯的錯誤。”
行動的印證
龍駒鎮以前被人們譽為萬州的“小香港”,但在最近幾年的發展中有些落伍。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始后,有群眾編了順口溜調侃:“豬糞狗糞人糞堆滿場鎮,黨員教育活動為何不聞不問?”
這句順口溜,常在冉萬軍耳邊回響:“作為一個分管城鎮建設的副鎮長,我必須把場鎮管理好,給群眾創造一個優美整潔的環境。要不然,群眾就會對我們正在開展的先進性教育活動持懷疑態度,認為我們是在走過場,搞形式主義。”
下班后,冉萬軍一個人走在場鎮上,發現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整個場鎮都是灰蒙蒙的。居民夜晚出行很不方便,特別是中小學生下晚自習后回家也很不安全。冉萬軍下決心解決這件關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
去年8月,黨委、政府籌集到資金20萬元,在場鎮新安裝了路燈100多盞,讓整個場鎮亮了起來。
龍駒場鎮是老集鎮,當初建設時沒有充分考慮排水的問題,加之集鎮地勢平坦,落差不大,一遇下大雨,就會排水不暢,常常造成場鎮“水漫金山”的場景。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冉萬軍專門請人對場鎮的排水溝進行了清理,徹底消除了多年排水不暢的隱患。
在扮靚場鎮的“臉面”后,今年春節假后一上班,冉萬軍就著手協調解決龍駒鎮1999年在場鎮建設中征用農民土地留下的后遺癥問題。當年,鎮政府征用了場鎮居民56畝多地,一些居民認為當初政府征用土地時付的補償價格太低,為此,一些居民經常阻礙場鎮建設。冉萬軍在兩個月內,挨門逐戶走訪場鎮5個組上百戶居民,嚴格按照有關文件規定,落實補償,然后逐戶征求意見,終于解決了這一影響穩定的后遺癥問題。
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冉萬軍積極幫助群眾。在先進性教育活動動員大會召開的第二天,冉萬軍吃過早飯,就來到他所聯系的龍駒社區貧困黨員龔直懷家,了解其家里的生產生活情況。龔直懷的家只有兩間土房,家里沒有一樣值錢的東西。龔直懷上有60多歲的母親,下有一個小孩。由于夫妻倆身體不好,一家人在貧困線上苦苦掙扎。
“這樣的家庭過日子太難了。”看著龔直懷家的處境,冉萬軍頓時鼻子一酸。在與龔直懷擺談中,冉萬軍鼓勵龔直懷要利用家住龍駒場鎮的優勢,大力發展蔬菜和養殖業,讓家里擺脫困境。隨即,冉萬軍從包里摸出了100元錢,遞給龔直懷,囑咐他去購買菜種。
中午,冉萬軍回到辦公室,找到鎮農業服務站技術員冉孟權,請他指導龔直懷種菜。他說:“他家很窮,我們一起幫他家一把。”
在冉萬軍和冉孟權的幫助下,龔直懷種起了蔬菜和生姜,喂了兩頭豬,生活正在一步一步地發生變化。
在辦實事的過程中,冉萬軍心里感到特別踏實。他說:“我很感謝先進性教育活動,因為這次教育活動讓我找到了新的人生坐標!”
龍駒鎮黨委書記周安全看到冉萬軍的變化,也打心眼里高興:“冉萬軍在挫折面前不低頭,不喪失信心和斗志,邊整邊改,立說立行,是一個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來的好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