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區交通局原正處級調研員、中國交通領域百名優秀工程師肖永平,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140765元。3月12日,他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7年。“現在的風氣就是這樣,不收,別人還說這說那。”在法庭上,肖永平吐露了自己的心聲。就是這條所謂的“潛規則”,讓他一步步陷入犯罪的泥沼。
全國優秀工程師的蛻變
現年55歲的肖永平出身農家,1971年中專畢業后,被分配到當時技術人才奇缺的原黔江縣(現黔江區)交通局工作。
肖永平到交通局后,服從安排,到一個偏遠地方當了一名道班工人。經過30多年的努力,他從一名普通工人逐漸成長為黔江區交通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和高級工程師。
其間,肖永平主建和負責過多項市、區重點工程建設項目,都順利地通過了主管部門驗收,有的工程還被評為優良工程。他以過硬的成績,進入了中國交通領域百名優秀工程師的光榮榜。
2000年12月至2004年2月,肖永平任黔江區交通局副局長,并于2001年起兼任黔(江)彭(水)二級公路黔江段改建工程指揮部指揮長。
在黔彭二級公路黔江段改建期間,肖永平組織得力,工程不但如期完工,還被主管部門評為優質工程。然而,在建設該工程時,肖永平經不住金錢的引誘,慢慢地倒下了。
2001年10月,中鐵某工程局第二工程處在修建黔彭公路工程AI合同段工程時,為得到肖永平在施工中及工程劃撥款上的關照,該工程處副總經理田某將1萬美元送到了肖家。當時,肖永平的心理防線還比較牢固。他說:“工程依法承包、承建,錢我千萬不能收。”田某非常難堪地走了。可是,幾天后,承建方又不斷地找他,他心里非常矛盾。經過無數次激烈的思想斗爭后,他心里想:不收的話,別人還說這說那。最終他出于“照顧面子”,先將錢收下來,并告訴對方,他要將錢如數歸還。然而,承建方為了達到目的,信誓旦旦地多次在他面前保證不會出問題。由此,他心中的思想道德防線開始放松。
此后,“不收,別人還說這說那”這條“潛規則”在肖永平心中扎下了根,成了他受賄的理由。于是,在其后有關承建方的7次行賄中,他均心安理得地將錢收下。
2003年6月,肖永平在重慶主城區購買了一處住宅,某建筑集團副總經理竇某為其繳納了購房定金1萬元。裝修時,肖永平再次接受竇某送的2萬元。次年春節前夕,竇某又以拜年的名義,向肖永平行賄3萬元。
承建黔彭公路工程D合同段的重慶市某市政工程公司項目經理鄧某,為得到肖永平的關照,以拜年的名義,分別在2001年、2002年、2003年春節前送給他2000元,共計6000元,肖永平均當場收受;而后,肖永平在主城區所購房屋裝修完工后,又收受鄧某2000元。
2003年9月,肖永平因被他人舉報案發。
個人操守不敵“潛規則”
肖永平多次對辦案人員說,他在交通戰線上工作30余年,論待遇,不比同級部門低;論職級,他由一個普通技術人員,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為副局長并破格提升為正處級領導干部,不比同行和同事弱。現實的正當收入及其家庭條件(家人都有可靠經濟來源),他完全可以寬裕地生活。因此,導致他走上犯罪道路的經濟因素是次要的,“不收,別人還說這說那”這條“潛規則”,成為他犯罪的主要原因。
站在犯罪的邊緣,肖永平的內心曾經歷了痛苦的掙扎。
在他收受現金還未被組織發現時,他欲將全部現金退還給承建方,甚至想過如數上交組織。但基于愛面子、服從于“潛規則”,他最終沒有選擇這條路。
“禮尚往來、互利互惠、投桃報李、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有錢能使鬼推磨、朝中有人好辦事、三個公章不如一個老鄉”,這都是“潛規則”不自覺的延伸。雖然肖永平認為,即使收了承建方的錢,但自己并未給其特殊好處,只是比別人稍微關照一點而已,而且在工程質量上,自己的要求并沒有降低,因此雖然接受了賄賂,但并沒有給工作造成任何危害,這樣一想,他就漸漸心安理得了。其實,他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潛規則”布下的羅網。
服從于“潛規則”,使肖永平幾十年如一日筑起的思想道德防線在一時之間崩潰。他在一份悔罪材料中說:“我1971年參加工作,1983年入黨,受黨和政府多年培養,如今晚節不保,知法犯法,導致自己走上犯罪道路。我犯罪的主要原因是放松了世界觀的改造,幾十年如一日的思想防線一時松懈。現在,悔恨兩字已無法形容我的心情……忠,對不起黨和人民;孝,對不起85歲的老母;情,對不起妻子、兒女、親人;義,對不起同事、朋友……”他說,當自己明白這一切時,已經晚了!
警惕官場“潛規則”
肖永平身為國家工作人員,黨的領導干部,手握大權,本應在退居二線后安享晚年,如今卻淪為階下囚。優秀工程師肖永平走到今天的地步,不得不引起人們對官場一系列“潛規則”的反思。
官場“潛規則”能讓作用的雙方獲得利益,所以,它有著廣泛的生存土壤。盡管提起“潛規則”人人恨得咬牙切齒,但遇事人人又都意欲在“潛規則”上打主意,試圖通過旁門左道從“潛規則”里撈好處。正如向肖永平行賄的鄧某在證詞中說:“拜年只是一個借口,主要是為了融洽一下關系,在工程質量檢查和工程款的劃撥上給我們單位以關照,所以我只是在做工程那兩年和劃工程款一年去給肖永平拜年,之前之后都沒去。”
官場一系列“潛規則”助長了腐敗的滋生,產生了巨大的危害。“潛規則”一旦盛行,將使人們失去對規章制度、法律法規等“顯規則”的信任和敬畏。尤其是當“潛規則”滲透到各個領域成為“泛規則”時,漠視“顯規則”、踐踏“顯規則”將成為一種可怕的常態,使腐敗在這樣的環境下瘋狂地生長。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同樣也是“潛規則”的天敵,肖永平案進一步說明:將權力置于陽光之下,建立健全科學規范、行之有效的預防腐敗工作機制,打破“潛規則”,使腐敗無處滋生、無時滋生,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是搞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當務之急。
(圖:江文炳)